
对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最为积极的是德系品牌。宝马(BMW)7月10日在柏林与中国长城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决定成立生产电动汽车的合资法人。从2020年宝马开始将与在沈阳运营合资法人的华晨汽车合作生产BMW iX3型纯电动汽车销往中国乃至全球市场。
大众决定2025年前在中国投资约100亿欧元(约合13万亿韩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并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安徽江淮汽车公司一起到2021年前成立研发中心。大众汽车旗下的西班牙本土汽车公司西雅特(SEAT)也计划投资购买江淮大众的股份并在2020~2021年在中国市场推出西雅特品牌。奔驰去年已经在广州车展上推出电动汽车品牌EQ的SUV车型“EQC”,计划从2019年在中国本土投产。

从美系、德系汽车品牌制定的在华量产计划来看,两者有一大共同点:都将量产时间定在了2020年左右。这与中国政府制定的电动汽车推广计划不无相关。中国政府今年4月推出“双积分”制度,计划对生产大量化石燃料汽车的车企进行罚分,对大量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进行奖分,并允许企业之间交易积分。

专家认为,韩国汽车品牌也应该加紧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环保汽车市场。7月23日,韩国贸易协会上海分部发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启示”资料指出,经调查,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合作,韩国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环保汽车市场。贸易协会上海分部长徐旭泰(音)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充电设备产业、二手汽车流通、电池回收等相关行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韩国企业应当时刻关注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案”。
比起美国和欧洲车企,韩国车企进入中国的步伐已经慢了一拍。现代汽车一直专注生产氢动力汽车,在电动汽车的生产上慢了一步。尤其在中国市场,现代汽车至今还没有任何生产、销售电动汽车的动作。现代起亚汽车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38款环保汽车(现代汽车22款、起亚汽车16款),扩大环保汽车生产线。其中现代汽车在今年上半年首次推出了小型SUV汽车“KONA”的电动车型“KONA EV”。“KONA EV”搭载64千瓦时的韩国国产大容量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行驶406千米。起亚汽车也在今年推出“NIRO EV”,一次充电可以行驶385千米。现代汽车计划明年携“KONA”进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现代汽车公司的相关人士说“我们集团一直在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情况”,“将以续航距离等电动汽车所必须的技术力量为基础,对中国市场正式展开攻略”。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