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战胜危机,中国认为刺激内需是最好的方法。去年11月,中国公布了规模高达4万亿元(约868万亿韩元)的经济振兴计划。然而,考虑到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减少,中国不可避免地需要进一步的对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保八”目标的前景并不乐观。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2月的出口额减少了26%。
中国声称完全有能力克服此次经济危机。当然,中国可以通过投入大笔资金延缓经济停滞的速度。但是,要实现8%的经济成长目标,世界市场必须恢复景气,而美国最终成为了拖累世界景气复苏的绊脚石。
因此,中国需要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因为笔者是美国人,也与“经济爱国主义”毫无关系。
此前一直为美国填补赤字缺口的是亚洲国家的高储蓄率。上月访问中国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讲话也源自同一线索。她说:“全球经济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的财政不足并不会为中国的国家利益带来帮助。”
她的意思是,为了全球景气的复苏,中国等亚洲国家应当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市场恢复景气需要2万亿美元。借来的钱终需偿还,而美国想要还钱的话,全球经济结构就需要被重新调整。美国要学习亚洲国家少花钱、多存钱,而与此相反,亚洲国家则要学习美国多花钱、少存钱。
针对“为美国填补赤字缺口”一事,亚洲国家可能出现政治上的争论。亚洲陷入1997年的经济危机时,美国在帮助亚洲国家的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犹豫。而现在,亚洲为什么要帮助此次危机的震源地呢?
因为亚洲国家此时不站出来的话,全球经济环境就将进一步恶化。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想振兴经济的话,世界更需要以美国为中心的应对方案,而并非以亚洲或欧洲为中心。
中国无法回避美国。尽管令人不快,但这确是事实。作为经济规模高居世界第3位的国家,中国别无选择。1997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的桥本龙太郎一句“日本接受过卖出美国国债的诱惑”使得美国股价暴跌,世界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如果中国不购买美国国债,遭受打击的将是世界经济。对中国来说,购买美国国债更能为本国带来利益。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