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四岁的“蚂蚁”战胜了有150年历史的“金融巨鳄”。蚂蚁是中国的蚂蚁金融服务(简称蚂蚁金服),巨鳄是美国的投资银行高盛。
英国的大型银行巴克莱(Barclays)将蚂蚁金服的企业价值评估在1550亿美元(约165万亿韩元)左右。据美国的经济专刊《华尔街日报》上个月报道称“蚂蚁金服正在追加90亿美元(约9.6万亿韩元)的融资”,“通过融资进行评估的企业价值接近1500亿美元”。
若融资计划得以实现,那么蚂蚁金服将是全世界信息技术(IT)企业中最贵的非上市企业。作为2014年在中国杭州成立的新兴企业,它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发展趋势。
蚂蚁金服的企业价值凌驾于高盛之上,而高盛是构成纽约证券市场道琼斯指数的30个项目之一。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是纽约华尔街的代表性投资银行。截止到5月1日,高盛的市价总额为931亿美元。
蚂蚁金服的成功秘诀是移动快捷支付服务支付宝。中国在2016年之后移动支付市场迅速扩大。从大型百货商场到小地摊,均可用支付宝支付。

支付宝占据这一市场的一半以上。据市场调查企业Analysis推算,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为54%(截止到去年第三季度)。紧随其后的是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占据了39%。从用户数上来看,微信支付远超支付宝。截止到2016年年末,微信支付的月度用户数为8.38亿人,支付宝为4.32亿人。
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快捷支付是贝宝(PayPal)。2002年贝宝被收购之后,正式开始了网上快捷支付业务,并发展为该行业最大的巨头。旗下还有专注小额移动快捷支付的子公司“Venmo”。贝宝还受到苹果支付、安卓支付、沃尔玛支付等的狂追猛击。截止到5月1日,纳斯达克市场上贝宝的企业价值为888亿美元。

有人指出,在韩国,具有完善的信用卡支付网是支付变革的绊脚石。在韩国发行的信用卡和一般储蓄卡共有2亿多张,在所有卖场都可以使用。根据所得税法,年销售额在2400万韩元以上的企业必须是信用卡加盟店。
韩国央行从2016年开始一直在统计快捷支付,但只针对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结算而不是整体结算,使用银行账户的快捷支付和手机的小额支付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根据韩国央行的统计结果,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国内使用快捷支付的金额每天平均达906亿韩元。去年一年的规模为24.5万亿韩元。考虑到人口差异,这一规模无法同中国市场相比。
在韩国,目前还没有主导快捷支付市场的明确“领头羊”。目前的状况是,信用卡公司的各种APP卡、NAVER、KAKAOTALK等在线平台、新世界和乐天等流通企业、三星及LG等通信制造企业、电子支付代理(PG)企业等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韩国政府的行动有些迟缓。金融委员会副委员长金容范在最近与金融业人士的座谈会上称,“中国信用卡基础设施薄弱,信用卡普及率低,以金融科技企业中心的账户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发达”,“我们将营造加盟店承担廉价手续费以及消费者可以使用快捷移动支付的环境”。
韩国政府正在商讨投入与中国类似的QR扫码方式的支付,激活以银行账户为基础的结算方案。信用卡为基础的结算需要经过附加值加通信网(VAN)或PG企业,手续费比较贵。还会出现同时向PG公司和VAN公司交手续费的情况。
昂贵的手续费是加盟店避讳快捷支付的主要原因。如果使用QR扫码或银行账户的方式,虽然有手续费便宜的优点,但关键在于用户的响应。近来由网络企业协会主办的讨论会上,有很多人提出各种质疑。中国QF支付韩国分公司总裁权贤敦(音)表示,“中国以‘先发展、后规定’来推行政策,采用同企业商讨来制定规定的方式”,“韩国因为各部门之间的规定以及消极应对等,存在业务推进上的困难”。
正在提供“PAYCO”支付服务的NHN娱乐公司部长郑相民(音)表示,“需要出台对快捷支付用户与加盟店提供奖励的支援方案”,“希望可以考虑推进对使用比重较高的银行卡快捷支付予以扩大所得税抵减等前瞻性政策”。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