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世大学医学院精神健康医学科教授申宜真表示,“从这封遗书中可以看出,病人在没有出口的痛苦中独自一人挣扎着,充满了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差”。申教授解释称,“从他表示无法到达更好的状态而自责的段落和他不敢改变想法觉得‘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的话语中来看,都是这样”。遗书中,“我的内心出了故障”、“我因为自己而疼痛”等自责的话语一直在反复出现。
申宜真教授还指出从钟铉的遗书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痛苦被理解,但谁都没能理解他,比如“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你是不是又没把我的话当回事”等内容都反映出他因自己的痛苦不被理解而感到苦闷。“幸福儿童研究所”所长徐天锡(音)表示,“就遗书的内容来看,我们推测他或许曾经常听到‘为什么把问题想得那么严重’‘别人不是都能克服吗’这种话。正是这种话成为了他的伤口,让他倍感自责,开始厌恶自己”。
徐所长表示,“对粉丝来说,对钟铉的死亡进行哀悼是一定会经历的过程。希望人们能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耐心等待他们走出悲伤”。他还解释称“除非是平时就忧心忡忡、毫无斗志、寻找不到人生的乐趣,否则并不会突然因为某件事就做出这种极端的选择”。他还补充道“据悉,在粉丝论坛收到消息后,上传了许多自杀预防热线、希望大家小心谨慎的帖子。这样成熟的姿态值得鼓励”。
部分专家指出,遗书的公开有可能会刺激患有相似心理疾病的人们。申教授指出“如果有人看到遗书后产生‘我的心理也是这样啊……’的强烈共鸣,务必寻求精神科专家医生的帮助来找到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并接受治疗”。
专家指出,目前人们对于药物的拒绝态度也让抑郁症的治疗变得难上加难。中央自杀预防中心所长兼亚洲大医院教授 洪昌炯(音)表示,“虽然抗抑郁药不会让人中毒或产生依赖性,但韩国人对于吃这种药十分排斥。韩国抗抑郁药的消费量仅为经合组织(OECD)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仅排在智利前面”。洪教授还表示“有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对于抑郁症治疗投资1美元,那么就可以赚得4美元的社会经济收益。从本次事件可以看出,抑郁症很有可能演变成自杀,因此人们应该对抑郁抱有高度警觉性,一旦出现问题,要积极接受治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