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韩国正党代表刘承旼在自己的Facebook上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了韩国的经济状况。在韩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伸出求助之手的20周年之际,他发表这样的文章意在表达“IMF危机已经持续了20个年头”。
韩国经济真的陷入了“半导体错觉”吗?如果真的是错觉,那么究竟到什么程度了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经济增长突破口”的出口业绩吧。在全部出口商品中,半导体所占比重在2012年仅占9%。此后每年持续增长,今年(1-11月)该比重增长至16.8%。也就是说,每卖出价值1000韩元的“韩国制造”商品,其中就有170韩元是卖出半导体的金额。出口方面对半导体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因此半导体错觉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文炳基(音)解释称,“半导体作为单一品种,预计今年的出口规模超过900亿美元”,“这比1993年韩国的整体出口规模还要大”。

这看起来像“半导体收益=经济整体收益”,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最近,韩国交易所对525家上市公司的1-3季度累计业绩进行了分析,发现韩国企业今年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20.5万亿韩元(合并基准)。竟然比去年增加了26.1万亿韩元。然而,若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除外,其他523家公司的营业利润仅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韩元。
这种现象在证券市场上引发了“半导体股市上升=股票市场整体繁荣”的错觉。4日收盘时,综合股价指数为2501.67。然而,除去“半导体效果”的数值后却十分寒酸。根据韩国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若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除外,4日的综合股价指数只有1880.86。别说2500了,连2000都达不到。
经济专家们指出,韩国必须从半导体错觉中脱离出来,直面韩国经济的真正实力。延世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成太胤表示,“1993-1995年,韩国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半导体繁荣时代;在此结束后的1997年,迎来了救济金融危机;2002-2004年,迎来了DRAM的快速增长期;此之后的2008年,又迎来了经济危机”,“在半导体发展繁荣期,开展强化其他产业领域基础的结构改革迫在眉睫”。建国大学金融IT学系特聘教授吴正根(音)表示,“若根据经济指标推算,制造业的平均开工率应该达到百分之八十几,然而实际上仍没能摆脱百分之七十出头的水平”,“不可因沉迷于半导体繁荣而犯误判基础的错误”。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