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撰稿人张昌宽(音)
对于长期从事时装商品流通行业的50多岁男子姜某来说,中国上海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一个机会之地。10年前他在韩国国内经商失败后,仅带着一包衣服来到这里,在上海白手起家,成功实现了东山再起。然而,现在他打算离开上海,从下个月开始,将大本营迁移到越南河内。记者8月21日见到姜某时,他说“从去年夏天开始客人逐渐变少,销售额大大减少,现在也没有恢复的迹象。因为我们的顾客主要是在华韩国人,而这里的韩国人数量越来越少,联系了一些长时间没有见面的老顾客,原来很多人都搬到了越南”,介绍了自己决心迁移的理由。
从建交初期的好丽友派和辛拉面,到最近的化妆品热潮,很多在华韩国人都在上海书写过成功神话。然而,这些走在进军中国最前线并曾因此感到自豪的上海韩国人最近三三五五聚在一起,讨论的却都是逃离上海的问题。当地的韩国人报纸《上海日报》上甚至直接登出了河内或胡志明市的公寓广告,还有旅游公司打广告募集韩国人集体前往越南进行市场调查旅行。在物流公司工作的S说“除了汽车相关行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寻求离开中国”。
闵行区虹泉路一带的韩国人商圈正面临着毁灭的危机。曾一度开设多家分店、生意风声水起的“1004超市”也在上月关门停业,留下了巨额债务。街上随处可见关门大吉或贴着“转让”告示的商店。韩餐厅“阁楼”的崔载荣(音)老板说“自2002年来到中国之后,从未如此艰难”,“以前也遇到过困难,但都有办法克服,可现在这个情况,凭借个人能力完全一筹莫展”。
韩国人商圈遭遇寒冬,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导致中国人的反韩情绪高涨,中国顾客大大减少。雪上加霜的是,韩国人顾客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因为业绩下滑的韩国企业纷纷减少驻华员工数量,留在中国的部分韩国员工也纷纷为省钱而合上了钱包。

韩国人减少还导致韩人社区的房价大幅下降。在望京房价上涨的过程中,韩国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随着韩国人纷纷撤离,社区房价也出现了下滑。常绿房产公司的中国员工孙光允说“望京大西洋小区20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可以租到2.4万元人民币(约合410万韩元),现在下降了10%还多”。
韩国人商圈虽然因为萨德问题遭遇了很大打击,但萨德并非全部原因,这一点才是真正严峻的问题。已经在上海活动12年的Coway上海总销售代表李东韩(音)说“从萨德问题出现的三四年前开始,进军中国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不断恶化,那时就有了韩国人和韩国公司在华员工减少的现象”,“随着中国商品的质量逐渐提高,韩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这才是市场被夺食的根本原因”。因此,当地的韩国人普遍预测,即便萨德问题得到解决,商圈也很难恢复到以往黄金时代的繁荣局面。在曾经自认为韩中友好先头兵的在华韩国人的诉苦声中,我们即将迎来韩中建交25周年。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