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日报》拿到了韩国军方和情报当局2014年秘密召开朝核评估会议时的资料,其中写道“根据韩美共同评估结果”,“(核弹头)已经达到足以搭载到朝鲜所拥有的弹道导弹上用作武器的水平”,并使用了“完成”这样的措辞。
也就是说,朝鲜早就开发出了可以搭载到导弹上进攻美国本土和韩国的小型核弹头。不过,朝鲜是否真的为飞毛腿短程导弹和芦洞中程导弹搭载了核弹头,还未得到证实。
会议资料中还预测“新的核试验(第四轮)将会把重点放在增强爆炸力度上,以新的形式出现”。而实际上,朝鲜确实在去年1月进行第四轮核试验后主张“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氢弹试验”。
7月28日朝鲜发射火星-14号洲际弹道导弹(ICBM)之后,美国情报当局判断朝鲜在开发可以搭载到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小型化核武器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预计明年即可实现实战部署。
韩国政府内部早在三年前就判断朝鲜的核开发已经接近完成阶段,但在公开场合一直主张朝鲜尚未开发出小型化核弹头。不过,国防部长韩民求7月5日出席国会国防委员会质询会时曾表示“朝鲜的核武器可能已经达到一定的小型化水平”,认为朝鲜核能力已经得到较大发展。政府当局人士说“韩美日等国际社会一致商定不承认朝鲜已经开发出核武器”,“因为一旦承认朝鲜是拥核国家,将带来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影响”。
在当时的会议资料中,情报当局用来判断朝鲜已经开发出小型化核弹头的依据主要有两个。
首先,在朝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爆炸试验的平北龟城市龙德洞引爆试验场上,爆炸坑洞的直径呈现出了逐渐缩小的情况。引爆装置是足以在数千分之一秒内引起钚物质或高浓缩铀物质(HEU)发生裂变的装置,其中装有阻挡层(tamper,包裹核物质的装置)等。根据当时在会议上报告的内容,1989年第一次发现朝鲜进行这一试验时,爆炸坑洞的直径为2米,此后在2000年缩小到1.8米,2001年进一步缩小到1.2米,并在2002年以后缩小到了1米以内。爆炸坑洞直径的缩小意味着朝鲜已经开发出足以搭载到导弹上的小型化核弹头(飞毛腿 70厘米,芦洞 90厘米)。

但政府在朝核评估会议之后发行的《2014年国防白皮书》中仅仅指出“判断朝鲜的核武器小型化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今年1月发布的《2016年国防白皮书》也仅表示“朝鲜的核导威胁正变得日益高度化、加速化、现实化”。
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朝鲜不仅制造出核物质(钚物质和高浓缩铀物质)、改进了引爆装置技术,最近还通过展示火星-14号等运载手段,不断加强核威胁”,“因此我们在推动朝鲜核冻结以致最终实现无核化的同时,还必须加紧部署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