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亚和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减幅度
这是报复的悖论吗?
这是指“现代汽车(韩国品牌的汽车)”与“丰田汽车(日本品牌的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关系。
2012年,围绕钓鱼岛的诸多矛盾,中国对日本采取了经济制裁,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度急剧下降,而现代汽车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而这次情况正好相反。中国出于对萨德的报复,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骤降,而丰田汽车占据了这一空隙。这是报复的悖论。

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今年3-5月,现代起亚汽车在华总销量为17.5576万辆,去年同时段的销量是44.742辆,同比下降了60.8%。三月份同比下降52.2%,四月份同比下降65.1%。同一期间,日本汽车则赚得盆满钵满。今年3-5月,日产、丰田、本田等日本三大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总销量为94.3465万辆,相比于去年的82.0411万辆约增长了15%,五月的销量增加了超过19%。
本田的表现尤为抢眼。仅三月就销售了11.997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7%;四月、五月各增长了23.5%、24.7%。业界分析,日企在中国增长势头最强劲的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领域大量吸收了现代起亚汽车所丢失的份额。换而言之,日本汽车填补了现代汽车的空白。
这与2012年正好相反。当时由于“钓鱼岛事件”,中国国内的日本汽车销售量骤减,现代起亚汽车的销量急剧增加。那一年,现代起亚在华累计市场份额从八月末的8.4%增至十月末的10.2%,相反日本汽车的份额从16.8%骤降至6.5%。

问题在于如何恢复。现在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恢复至2012年之前的水平。尤其是丰田,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便重新拿回了丢失的份额。
从价格和质量等方面来看,汽车业界担心现代起亚汽车可能会经历更长的恢复时间。上海某汽车经销商负责人表示,“一般来看,若是同样的性能,现代起亚汽车比中国国产汽车贵约30%,这是现代起亚汽车独特的流通结构所造成”。因为韩国汽车公司的供应结构比中国当地公司要多一两个环节。
只要解决这类问题,相比现在而言,韩国汽车的价格竞争优势会显著提高。尽管现在技术十分重要,但应该重视重整供应链和流通网。

由于现代起亚业绩不振,共同进军的零部件企业也陷入了最坏的境地。
上海金融业有关人士表示“现代起亚汽车的销量骤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金融机构、韩国的金融机构也不想向其发放借款,配件企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进军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都依赖于现代起亚汽车,因此几乎别无其他解决方法。
上海汽车业界纷纷担忧,现代起亚今年甚至会被挤出“前五”。现代汽车何时才能摆脱报复的悖论,越发不明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