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首尔奥运会成了韩国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展示韩国建设成就的一场狂欢。从当年9月17日到10月2日的十六天时间里,韩国尽情向全世界展示了民主主义的重生和韩国人利用数十年的努力实现的巨大经济成果。但首尔奥运会并不仅仅对外展示了韩国人的自信,还成了一届带有重大地缘政治意义的奥运赛事。在冷战时期举行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都因为大规模抵制事件,导致奥林匹克精神严重受损。1980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宣布美国不参加莫斯特奥运会,以抗议苏联侵略阿富汗,四年后苏联宣布抵制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报了一箭之仇。
首尔奥运会也可能沦为与两者相同的命运。就当时来说,首尔奥运会可以成为一届将两大冷战阵营分开参加奥运会的“半球奥运”变成一项固定传统的冷战奥运会,也可以成为一届改变冷战对奥运影响的真正奥运会。最终,韩国人成功阻止过去两届奥运的不幸历史在首尔重演,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体育外交典范。
虽然苏联代表团没有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苏联奥委会委员却留在了奥运会现场。为说服苏联参加首尔奥运会,韩国人针对苏联奥委会委员们展开了激烈的游说。韩国还邀请莫斯科交响乐团到首尔演出。在软实力之外,首尔还拿出经济利益的筹码,当时韩国卢泰愚总统的“北方外交(Nordpolitic)”在贸易、投资、援助等领域为苏联提供了与韩国接触的动机。这一系列努力不仅说服苏联参加了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还大大推动了1990年的韩苏建交。

韩国在这时挺身而出,曾在1988年举办首尔奥运会的韩国在如何制定筹办计划、如何经营广告收入、如何激发观众席的热情等各个方面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建议。韩国通过体育外交表现出的善意得到了中国的认可,在中国不顾朝鲜抗议最终决定与韩国建交的过程中,韩国的体育外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平昌冬奥会对韩国有什么意义呢?不可否认,作为一项重大的体育赛事,平昌冬奥会本身就带有重大意义。韩国是在日本之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亚洲国家。对于一心推广冬季体育运动的国际奥委会(IOC)来说,亚洲非常重要。平昌距离非军事区(DMZ)只有区区65千米,江原道又是唯一一个被军事分界线一分为二的道区。朝鲜运动员在部分夏季奥运会项目中拥有全球顶尖的竞技水平,但想在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中获得奖牌,机会却微乎其微。而且,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对朝鲜也并非一件易事。文在寅政府可能会在征求国际奥委会同意的情况下特邀朝鲜运动员参与赛事。但历史让我们知道,阳春白雪的背后还存在阴云密布的另一种可能:朝鲜曾在1987年派出恐怖分子引爆了一架客机,还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发动了第二延坪海战。
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威胁导致韩半岛局势日趋紧张。但无论战略上局面如何变化,所有当事国都必须遵守“奥林匹克休战(Olympic Truce)”的奥运精神。即将在明年2月9日至25日十七天时间里举行的平昌冬奥会口号为“激情同在”,希望平昌冬奥会能够在和平中举行。
◆ 外部撰稿人所写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