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味道很香,蚕蛹口感柔软”。食用昆虫食品公司“Ediblebug”的代表柳时斗(33岁)认真介绍了各种可食用昆虫的味道。“这些东西怎么吃呢”?他似乎看到了记者心中的困惑,笑着说“我一开始也曾这样怀疑”。
他2012年毕业于首尔大学经济学系,此后他利用夜间时间修完了KAIST信息经营学硕士课程,白天正常在IT企业工作。
这段时间里,他在查看行业新闻时,偶然看到了“美国硅谷将可食用昆虫视为蛋白质替代食品新来源”的消息,从此开始关注可食用昆虫。出于好奇心,他还专门订购了美国某食品公司生产的可食用昆虫能量棒试吃。他说“味道不错”,“如果不从美食的角度出发,从粮食资源的角度看待这种食物,感觉它很有发展潜力”。
而且,随着了解的深入,可食用昆虫的魅力愈发显现出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显示,可食用昆虫在环境和营养学方面的指标也非常突出:不仅高蛋白、低脂肪,还含有大量氨基酸、无机盐和维他命成分。仅从每100克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来看,蚂蚱(70克)就是牛肉(21克)的三倍以上。而且昆虫还有一个优点,它们属于变温动物,不需要维持身体温度,只需要少量的饲料和水就可以生长。

2016年5月,他在良才川路开设“Edible Coffee”咖啡厅,开发出了加入昆虫制作的奶昔、加入蟋蟀和韩药材制作的韩方茶、将蟋蟀磨成粉末做成调料涂抹的百吉饼等可食用昆虫美食。
现在可食用昆虫已经得到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面呼吁农户增加养殖,CJ、大象等大型食品公司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新产业进行培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面对玫瑰色的前景,柳代表却说“要走的路还很长”。他说“虽然政府支持农户养殖昆虫,昆虫数量逐渐增加,但顾客数量太少”,指出了悲凉的现实。事实上,他经营的咖啡店在很多月份也都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柳代表依然在不断挑战。他开始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产品,并将利用可食用昆虫制造的饼干等食品提供给学校、生态园、蝴蝶博物馆和其他咖啡店,正在逐渐开拓市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