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SOS儿童村妈妈代表张素芳发言中说:“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通过家庭教育认识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进而融入社会。而对于儿童村的孩子来说,SOS妈妈不只是妈妈、老师,不只承担着普通妈妈抚养教育孩子的职责,更是爱的传递者,肩负着代表国家社会关爱儿童的重托。自1997年6月至今,自己亲眼目睹了天津SOS儿童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看着一个个孩子在妈妈的抚养教育下,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切身感受到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背后,凝结了太多人的爱心、操劳、努力和付出。”


中国·天津SOS儿童村于1984年11月奠基,1986年10月建成,1987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并运行的机构,是我国改革开放在社会建设领域最初的改开红利和民生福祉。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是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民间慈善组织。20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大量的孤儿,他(她)们生活无着落,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这样,孤儿的抚养、教育问题就成为国际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949年,奥地利著名医学博士、奥地利科学院名誉院士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先生在奥地利的茵姆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1960年,成立了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在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注册,并取得联合国经社顾问委员会咨商地位。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负责对世界各国儿童村协会进行管理。196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了国际SOS儿童村总部。SOS儿童村采用家庭模式收养孤儿,让他(她)们重新享有母爱和家庭温暖,并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迄今为止,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500多个SOS儿童村和1000多个附属机构。中国目前已有10所SOS儿童村。1999年,作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世界性慈善机构,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荣膺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2年,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荣获全球人道主义最高奖项——希尔顿奖。1986年,为SOS儿童村慈善事业积劳成疾的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博士辞世,他留给我们的“爱人、爱SOS儿童村事业”的格迈纳尔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为纪念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博士,1987年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决定将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博士的诞辰日6月23日定为“国际SOS儿童村日”。中国SOS儿童村是中国政府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KDI-SOS)合作的救助孤儿的福利机构,创建于1984年。中国SOS儿童村由国家民政部门主管,作为救助社会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按照国际公益机构的方式运作,对孤儿采取家庭式抚养。30年来,在中国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特别是该组织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博士和荣誉主席海尔姆特.库廷(Helmut Kutin)先生的热情帮助下,中国SOS儿童村事业获得极大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包括天津、烟台、齐齐哈尔、南昌、开封、成都、莆田、乌鲁木齐、拉萨、北京陆续建立了10所SOS儿童村。截至2015年底,已有1340多名孩子走向社会,不仅自食其力,而且成为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才。此外还在烟台和齐齐哈尔建立了两所以赫尔曼·格迈纳尔(Hermann Gmeiner)博士名字命名的学校。中国SOS儿童村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A ASSOCIATION FOR SOS CHILDREN`S VILLAGE)是为孤儿提供抚养、管理和教育服务的全国性社会福利组织。为了加强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合作和推动我国SOS儿童村事业的发展,经民政部批准,1985年5月正式成立。同年报经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批准,加入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
30年来,中国SOS儿童村协会认真贯彻执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宗旨,积极参加国际SOS儿童村开展的活动,为强化SOS儿童村的科学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