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艺”的登场体现了中国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得益于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大型IT企业的大规模投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发展到足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世界第二位。素有“人工智能城市”之称的中国浙江省乌镇去年发行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根据报告书内容,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共有709家,仅次于美国(2905家),在吸引投资(146次)和相关专利(1.5745万件)数量上也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去年年末,美国白宫报告书中曾写道“中国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相关的论文数量比美国多出了35%”,表示警惕。
在这一领域,韩国在世界上并没有很大存在感。乌镇的人工智能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到韩国的技术水平。事实上,以2015年为准,韩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数量只有中国的十四分之一、美国的十分之一。韩国大企业之中也只有去年收购了美国人工智能公司“VIV Labs”的三星电子和正考虑在美国硅谷设立人工智能研究所的NAVER等公司刚刚开始相关投资。
相反,中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水平。被誉为“中国谷歌”的百度公司过去两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资金推测高达3万亿韩元。3月22日宣布“离开百度”的世界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前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曾自豪地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集团已经发展到拥有1300名员工的规模, 过去两年开拓了无人驾驶技术、对话型计算平台和人脸识别等新事业领域”。
中国在无人机、电动汽车、太阳能领域也拥有顶尖技术水平。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未来产业上发展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是因为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上,中国已经几乎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与韩国相比,中国已经紧紧追到身后,从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与质量的产业竞争力来看,中国在半导体以外的大部分产业中都已经超过韩国。本报独家拿到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韩国产业技术评价管理院制作的《2015年产业技术水平调查报告》显示,韩中两国在所有产业中的平均技术差距只有0.9年,十年前这一调查中显示的两国技术差距长达4.7年。十年前,在韩国曾有人提出“三明治夹心”理论,该理论是指“前面日本的技术能力遥遥领先无法超越,身后中国正在快速追击”。但短短10年后,“如何赶超中国”却成了韩国面临的新难题。
专家们指出,韩国有必要在依然领先中国较多的半导体等产业上进一步拉开差距,比起传统产业,更应该在通过第四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领域进行大胆挑战。韩国智能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振炯(音)表示“鉴于人们很难判断未来何种技术会更受欢迎,就应该营造一个企业与技术人员可以自由投资与开展研究活动的环境”,“首先就是要极其大胆地放开与未来技术相关的门槛限制”。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