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周三)
韩国“伪”中国专家致萨德问题不断发酵
상태바
韩国“伪”中国专家致萨德问题不断发酵
  • China Lab
  • 上传 2017.03.14 15:07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韩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真是数不胜数。一般的公司现都设有中国部,由拥有商务经验的部门负责人负责运营。各级政府机构内能熟练运用汉语的专家也是比比皆是。然而,可能是因为量多质次,我们却常常听身边的人讲“没有中国问题专家…”。换言之,“知道中国”的人很多,却没有真正堪当重任的人。

同时,真正需要用人的地方却缺少专家。外交部政策研究系统缺乏中国问题专家已是众所周知的事,“美国学派”、“日本学派”一统天下,懂中国的人却凤毛麟角。萨德危机演化到今天这般严重地步,根本原因在于高层政策顾问团队缺少中国问题专家的说法越发具有说服力。

难道那么多中国问题专家都是“绣花枕头”?我们在有效地培养中国问题专家吗?

量多质次?有人称“难觅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图片来源:晨光网]

首先要问的是:

在一线工作的“中国问题专家是怎样的人?”

得到的最多答案是“应该会讲汉语”。真的是那样吗?汉语或许是中国问题专家的必需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不能因为会讲汉语就称作中国问题专家,汉语只是成为专家的基础。

笔者认为,中国专家应是“能够了解中国人思维的人”。只有能预知中国人会如何思考和做出何种反应,才能是专家。换言之,在出现萨德问题时,他们须能提前预测中国人如何思考、如何反应以及会采取何种措施。

无论去洽谈一项合同,还是去谈一项协定,或者卖给中国游客一瓶水,此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心理。若想成功签约、达成有利协定或想多卖一件商品,那就要钻到他们的脑子里去。只有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是中国问题专家。

了解中国人思维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那么,要成为这样的中国问题专家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是人文。具体而言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学。

此前,我们在中国是与“机器”对话,只要让机器运转起来就行,因为过去韩中两国是以制造业为主展开合作。中国人只是制造厂所需要的劳动单位,但现在是向他们销售商品的时代,不是一直在喊着“将中国市场变成我们的内需市场”吗?因此,现在应同中国人而不是“机器”展开对话,这自然要求我们要知道他们的脑子里装着什么。

因此,我们需要的就是人文知识。这就要求我们须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哲学,读中国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

对于中国人来讲,历史不单单是过去的事,而是反窥现实的一面镜子。他们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来解读现实。汉字是将过去与现在联在一起的纽带,2500年前孔子写下的文字至今还会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不了解承载着5000年智慧的汉字的历史、哲学和文学,任何中国战略都无从谈起。

如果一位商人在去扬州出差时吟起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况会怎样?中国人自然会对他刮目相看,这或许也会对成功签约有所裨益。

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的了解是了解中国的开始。[图片来源:晨光网]

其次是人脉。

这个问题指的是在发生紧急事态时身边是否有可以帮助解决的中国人。

中国社会重视人际关系,所以常会听到“关系很重要”的话。这并不是让人在违法后靠关系去摆平,那样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中国,法律离人们还很遥远。打官司?这是最后的手段。我们寻找的中国问题专家是指发生紧急事态时能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能够解决此事的人。

须找到合适的中国人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关系在韩国同样也很重要。在办护照时,如果政府里有熟人,则很快就会搞定。美国也没什么两样。那么,为什么偏偏在中国这么重视关系呢?这是因为在中国存在很多障碍,而关系是跨越这些障碍的路径。也就是说,在拓展市场时,最为紧要的就是关系。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须要尊重和关心中国人、愿与他们分享利益。政府与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关系是在华经商的资源”。换言之,就是要系统地去建立关系。只要是与中国业务有关的人都要懂得去珍惜,要基于政府或公司的角度去管理中国伙伴。

第三个条件是什么?

在理解了中国人后,我们还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顺利展开中国业务呢?当然,笔者有着自己的答案,但希望读者自己来对其它的条件做出判断。

都一块来想一想吧。在了解了人文知识、具有了人脉后我们还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不至于成为一位丢脸的中国问题专家呢?如果只有在满足了这一条件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那么这个条件有待于你自己去找寻实现。

想成为“中国通”的人一定要精益求精。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