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也很难立即改变半导体的供给链。很难找到能大量供应产品的企业,就算有这样的企业,也很难协调价格、数量、交货期等问题。
正是基于此,有观点认为中国很难以韩国部署高空末端导弹防御系统(萨德系统)为由,和韩国开展全方位的“贸易战争”。分析韩中之间的交易结构,就会发现这一说法具有说服力。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多为中间材料。所谓中间材料,是指为制作成品所需的原料或零件。中国很难带头阻止这类产品的交易。因为可能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去年,中国为加工贸易所进口的零部件中,韩国生产的零部件占比达到45%。从中国立场来看,只有顺利进口韩国生产的中间产品,才能出口成品、赚取外汇。尤其是电子零件、机械类中,韩国产品在价格、质量上的竞争力相对突出,中国很难找到其他替代的供给链。

光云大学国际通商系教授沈相烈称,“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从除韩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进口半导体等核心原材料零件并非易事,而且本国的原材料零件竞争力还未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很难开展对韩国的全方面经济报复”。沈相烈教授解释称,从中国的贸易结构来看,如果阻断韩国零部件的进口之路,那么最终中国经济也会受到打击。他还补充说,“取而代之,中国可能会将经济报复主要集中在观光、化妆品、网络购物等领域,这些领域虽然体感冲击较大,但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
因此,专家们提醒政府和经济界冷静对待。韩国产业研究院院长俞炳圭称,“韩中经济已经是相互依赖、互惠型的关系,因此中国很难以政治问题为由在经济领域无视韩国”,“政府应以此为杠杆加以管理,防止政治、外交问题扩散到经济领域”。
就此,韩国政府于3月7日由产业通商资源部副部长禹泰熙主持召开了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的韩中通商检查特别工作组会议,就中国经济报复等相关问题观察整个行业的动向。产业部部长周亨焕称,“将尽最大可能发挥通商的力量、加强应对,以避免韩国企业蒙受不当的损失”,“对于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及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规范的行为,我们将按照国际法的程序采取应对措施”。韩国外交部部长尹炳世也对中国限制韩国旅游的行为表示,“这有可能触犯了WTO和韩中FTA的相关规定,我们正在就此事进行研究探讨”。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