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以色列出动F-16战斗轰炸机对伊拉克的核设施“奥西拉克(OSIRAK)核反应堆”进行轰炸便是一次典型的预防性攻击。奥西拉克核反应堆遭到破坏后,伊拉克的核武器开发活动被迫停止。美国1994年打算对朝鲜宁边核反应堆进行轰炸的计划也是一样。1998年的“佩里报告书”也曾提议采取强烈的应对措施(对朝攻击),以便在朝鲜核威胁成为现实之前予以清除。虽然这些都属于预防性攻击,但在实行过程中因为受到韩方反对而撤销了攻击计划。
韩国国内提出的先发制人打击事实上属于战时的一种决策,而美国讨论的预防性攻击属于非战时实施的一种打击手段,两者存在明显差别。朝鲜一旦开始使用核武器,韩美联军将立刻对其展开报复性打击。因此,若要在朝鲜使用核武器后迅速展开报复打击,需要同时为战争做好准备,将机械化部队等后方部队部署到前线,并需要派空军战斗机进行出击,同时还需提前部署好远射炮。届时部分地区可能已经提前开始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捕捉到朝鲜使用核武器的动向,军方就会上调戒备状态(DEFCON)级别,韩美联军将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提前采取措施阻止朝鲜使用核武器,便属于所谓的先发制人打击。
由于预防性先发制人打击一般在受到攻击之前进行,其正当性一直备受争议。但在韩半岛,先发制人打击一般在战时极可能受到朝核攻击的时候展开,可以从自卫权方面进行解释。正如希伯来的谚语一样“如果有人想要杀你,你应站起来先行杀掉对方”。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