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周二)
【中国透视】中国军力虽未赶超美国 仍带来巨大挑战与难题
상태바
【中国透视】中国军力虽未赶超美国 仍带来巨大挑战与难题
  • 金泰浩(音)翰林国际研究生院大学 教授
  • 上传 2017.01.18 17:30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新年伊始,东亚安保环境便出现动荡。两天后,一心想要和中国交手的唐纳德·特朗普即将就任美国总统;而中国也毫无退让的征兆,实施了包括捕获美国海军水中无人机等一些列强硬的措施。预计与中国有关的南海、台湾海峡、东海以及韩半岛等所有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将持续升温。中国军事力量果真已经强大到能与美国争锋相对了吗?这又该如何评价呢?此外,为了提高战斗力,中国军队的改革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常是言行不一。发表和平宣言却采取攻击性行动的情况并不鲜见。代表性案例有:2013年10月,中国强调了对周边国家的友好外交,宣布实行“亲诚惠容”政策。然而不过一个月,中国又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ADIZ)”,造成紧张局势。这便是中国。

中国崛起得益于经济增长,而这也为提高外交地位和增强军事力量打下了财政基础。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东亚海洋纷争中扮演主要角色也离不开中国军事力量的大幅提升。应该如何去评价中国的军事力量,尤其是中国的军事战斗力呢?

评价中国军事力量的三大方法

第一,单纯比较。英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IISS)在每年出版的《全球军力平衡报告》中会按照国家和武器类别进行详细介绍,而将其按年度分类便可轻松了解到主要武器系统的增减情况。韩国的《国防白皮书》在比较韩朝军事力量时也会参考该材料。

但是按照上述方法难以把握战略变化趋势以及军事力量的质量层面,尤其中国与朝鲜一样都存在“军事透明度”极低的情况,因此在评价时存在难点。所以比起按年度分类,更为可行的还是第二种方法——周期性比较。

例如,为推进“海洋强国”,中国需要长距离航行、作战能力。因此,了解中国潜艇及主要水面舰艇服役情况便可以作为评价中国军事力量的一大方法。在2005-2010年以及2010-2015年间,中国潜艇较之前分别增加了11艘和14艘;驱逐舰各增加了3艘和7艘;护卫舰则各自增加了8艘和12艘。由此可见,中国正在通过海军现代化进行长距离作战准备,同时加快了战略化速度。

第三,按照军事角度上更具意义的方法运用上述周期性军事力量变化。在作战层面上调动对象国变数,提交陆海空军联合作战计划。例如,包括中国对美国空军基地的攻击能力以及美中网络战能力等。而韩国的对象国则是朝鲜。

有必要站在对方角度上进行纯粹评价

所有战争指挥官的最大烦恼是什么?看出对方在想什么。优秀的指挥官应当能够站在对方视角下掌握安保环境。这种思考方式在美国被称为“纯粹评价”或“战略评价”。换言之,不是从本国角度,而是要站在对方立场上掌握情况。

为此至少需要考虑5大情况:1)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势力平衡变化;2)新旧武器体系与军事力量的相互作用;3)对方领导层的实际认识;4)军事力量上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5)过去动员军事力量的实际例子等。

若要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中国军队进行纯粹评价则需要在以下事项上展开讨论。主要包括:1949年之后中国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全过程、在区域内发生紧急情况时中国可用军事力量评价及方案、中国陆海空及火箭军队特征和现代化趋势以及联合作战及情报战能力等。

中国军队改革现状如何?

中国军队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中国军队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军队战斗力并未达到中国领导层的期待,与现代战争所要求的水平也相去甚远。这也正是中国建军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改变的原因所在。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中国军队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裁军30万以及将7大军区改编为5大战区,此外还废除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运作的4大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体制,其职能交由在中央军事委员会中新设的15大机构负责。因此,军事命令将按照“中央军委、各战区、所属部队”的顺序下达;而军事政策则按照“中央军委、各军种、所属部队”的顺序下达。

另一方面,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出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火箭军以及战略支援部队的创建仪式,并进行了授军旗仪式。由此,中国军队形成了包括陆海空军队以及火箭军4大军种以及1个“特殊兵种”(战略支援部队)体制。

对此,韩国需要关注的是事关韩半岛、俄罗斯以及蒙古作战区域的北部战区。北部战区由4大集团军构成,并将26军司令部设在山东省潍坊,而这无疑是为了应对韩半岛紧急情况。在中国军队中,26军是为数不多的拥有陆军、航空旅团以及特种部队的军队。

中国军队的改革目标是“打造拥有现代化、信息化、联合化战役(campaign)级别战斗力的军队”。致力于将指挥体制简单化,将业务分为“中央军委总括管理(军委管总),战区作战主管(战区主战)、军种军队现代化(军种主建)”。军队改革所需时间长,且存在很大阻力,因此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

韩美日安保合作具有何等意义?

预计在短期内,中国军队改革对周边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太大。中国军队初期改革拟于2020年实现,改革规模虽大也仍带有内部指向性。

然而考虑到2025-2030年的中长期情况,中国军队改革目标则为“现代化、信息化、联合化”,因此这或将会给东亚安保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中国对存在矛盾、纷争的区域或也将进入攻击、高压状态。

首先,中国的军事选项将得以扩大。近期,辽宁舰的远程打击能力在主力航母战斗群训练中明显提高,而这将缩小美国在台湾海峡和南海等的优势(dominance)。

第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rebalancing)政策效果将被抵消。这将使得中国对美国的亚太同盟国等区域内国家的影响力全面提高,并会激化目前美中之间的影响力竞争。

其三,促进纷争区域当事国的军事化进程。在中国主张拥有主权的南海、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内,相关纠纷当事国或将着手强化武装力量,而韩半岛预计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考虑到美日中经济军事形势,以美日同盟为基础,谋求区域稳定的美国亚太安保政策从长远来看可能难以继续维持现状。而韩国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韩国需要以“充分防御”为基础进行战略建设。在军事防备层面上,未来韩国军队需要确保可应对小规模纷争可能性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可以拒绝挑衅的最低遏制力。

在短期内,韩国应具备防范领海小规模纷争的海、空军力量;而从长远来看,则必须构筑能够拒绝大规模武力挑衅的有效防御能力。有效防御能力包括:独立情报收集能力、尖端军事力量、新一代空军力量以及潜艇战斗力等。

在国际社会上,有许多关于“中国军事能力何时赶超美国”等能够刺激好奇心的讨论。然而重点并不在于中国能否超越美国。因为即便中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也已经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区域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问题,而这正是韩国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情况。

◆金泰浩(音),翰林国际研究生院大学政治外交学教授兼现代中国研究所/翰林台湾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韩国国防部及海军发展咨询委员和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三事(人事、外事和军事)”,著有《东亚重要纷争与中国军事力量:南沙群岛、台湾海峡、尖阁/钓鱼岛以及韩半岛》(2015年)以及150余篇建议论文和著作。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