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中FTA于20日迎来生效一周年。在去年12月20日FTA生效时,医用高频仪器设备等958类针对韩国商品的关税被立即取消,5779类商品在今年1月1日被列入第二年度降税名单。然而一年来韩中FTA却收效甚微,即便考虑到FTA的利益在长期才能显现这一点,而具体业绩额却远不及预期。


FTA效果不佳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外部环境不佳,导致无法享受FTA商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维持“中速增长”。也就是说,不但很难维持过去象征着中国高速增长的“保八”(增长率维持在8%),就连“保七”(增长率维持在7%)也很难做到。实际上,中国今年的增长率预期值为6.7%。中国这一增长引擎熄灭后,世界贸易量也随之出现减少。光云大学国际通商系教授沈相烈表示,“现在韩中FTA处在一种难以发挥效果的环境中”,“中国等世界经济贸易规模的减少对韩国的对华出口减少造成巨大影响”。
中国提高了非关税壁垒也对FTA发挥效果构成了制约。中国对在全球市场上与韩国存在竞争的钢铁、半导体等产品提高非关税壁垒,强化反倾销措施。在韩国贸易信息网站登记的中国对韩国商品实施的非关税壁垒案件有111起,紧随欧盟(EU,203起)、美国(200起)之后居第三位。
更严重的是中国最近正在明确地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以反对韩国部署萨德。对提供部署萨德用地的乐天集团中国子公司实施严厉的税务调查、采取措施限制韩流等便是代表性事例。

韩国政府指出,若从这一点来考虑,韩中FTA对锐减的出口规模起到了缓冲作用。实际上得到降低关税等效果明显的FTA特惠的商品今年1-11月的出口额同比减少了4%,较非特惠商品(-12.8%)的降幅要小一些。婴幼儿用品(43.8%)、石油制品(17.1%)等消费产品较一年前出口有了大幅增长,没有出现一度担忧的农产品遭受损失的情况。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减少了2.1%,水产品增加了3.8%,“防守”做得较好。
问题在于制约韩中FTA效果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提高非关税壁垒等因素很可能还会延续至明年。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如果打响与中国的“贸易战”,韩国也可能会被殃及。韩国的对华出口商品中有70%以上属于中间产品(用于制造商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因此如果美国对含有韩国产零部件的中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韩国企业也势必会蒙受打击。中国也有可能进一步强化非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产业。
鉴于此,有人指出要想使韩中FTA效果达到最大化,就要动员外交渠道来积极引导韩中FTA的落实。产业部部长周亨焕当天在世宗市举行的相关记者招待会上表示,“FTA固然有扩大贸易和投资的好处,但它也是能系统地提出和解决两国间贸易问题的装置”,“我们正在通过韩中FTA这一装置对非关税壁垒等各种贸易问题展开谈判”。
韩中FTA第二阶段谈判也很重要。韩中FTA规定在协定生效两年内启动服务业、投资领域的谈判。崇实大学全球通商专业教授具具祈宝(音)指出,“韩国应在服务业领域争取最大利益”,“中国限制韩流的措施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应探索扩大开放广播电视、韩国流行音乐等文化产业的方案,为限制韩流措施解禁后做好准备”。
有人主张,为了应对中国转型为“内需经济”,应该积极活用FTA。现代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千龙灿(音)表示,“韩中签署FTA后,婴幼儿用品等韩国消费品受到青睐”,“发展方向应该是扩大消费品出口、提高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附加值”。仁荷大学对外副校长郑仁教表示,“中小企业不容易跟上中国内需市场结构上的变化”,“政府有必要向中小企业提供可利用FTA的有潜力的中国内需商品等信息”。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