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说济州岛的土地被中国人抢走了,反过来为什么韩国人没有想到投资中国房地产呢?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企业早早地进行建筑投资,如今正实实在在地享受着乐趣。我们拥有的房地产,只有黄浦江边的未来资产大厦(Mirae Asset)而已。”(未来资产益财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官)

玄东湜首席代表称,有必要进行将偏重于制造业的中国生意朝着资本投资方面扩大的“思路转换”。他说,“中国最强大的IT企业腾讯,其第一大股东不是腾讯总裁马化腾,而是持有33.5%股份的南非共和国IT企业Naspers”,“我们不能只向中国销售产品,如今也必须探讨购入具有潜力的公司的股份这一方案”。实际上在韩国只是围观中国发展的同时,外国企业们积极投资中国企业并获得了巨大利润。日本软件银行于2000年向阿里巴巴投资200亿韩元,如今至少获得4000倍以上的估价盈余。
也有人提议,比起担心中国引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应该明智地吸引庞大的中国资金。未来资产益财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官称,“没有找到合适投资处的中国资本多达10万亿美元(约合11270万亿韩元)”,“来自中国的资本海啸从今年起正席卷着海外市场”。10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倍左右。申亨关代表表示,“假如在没有防备的状态下,即使是这些资金的0.01%涌入韩国,光是想象就令人眩晕”。这是在要求韩国企业要制定出将中国资金灵活利用为韩国经济强心剂的方案。
也有人指出中国危机论被夸大。韩国输出入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载鸿表示,“关于中国危机论,当地工作人员和韩国企业决策者之间似乎存在很大意见差距”,“部分中国国有制造企业的确面临着危机,而我们有必要考虑目前以网络民营企业为中心掀起的革新”。这可以解释为中国目前的危机是向产业高度化转换所产生的痛苦。

关于中国消费市场,很多人持乐观态度。从事时尚行业的Karosu社长李胜镇(音)表示“中国如今也在进行追求性价比的明智消费”,并分析称在不太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中,韩国企业还有挖掘的余地。
在阿里巴巴投资的百世物流科技担任韩国事业部总经理的权宁昭称,“我们目前正在通过网络向中国销售韩国食品,炒年糕一天可售出1000包”,“与服饰不同,食品存在反复购买的现象”。他还补充说,“中国消费者们为了节约配送费用,会一下子买很多食品,因此客户人均购买额较高”。
也有人表示,那些可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企业依然存在发展机会。Ino CSR代表李润锡解释称,“美国薯片公司乐事利用‘不能使用美国生产的土豆制作薯片’的中国规定,在内蒙古打造土豆培植田地并亲自种植土豆,结果救活了地区经济,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