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现在是与平壤做一笔大交易的时候。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两位知名学者在9月30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文章再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暗指美国只是一味地对朝鲜施压,而未进行外交尝试。事实上,朝鲜已违反了与外界签订的所有协议,包括1992年的《韩朝基本协议》、1995年的《朝美核框架协议》、2005年的六方会谈协议、2012年2月29日的《闰月协议》等。金正恩政府公开宣称对无核化不感兴趣。朝鲜感兴趣的只是能使其拥核国家地位获得承认的谈判。
第二,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尽管这只是美国国内少数人的主张,但赞同者正不断增加。不过,居住于首尔和东京等处于朝鲜导弹射程之内的专家们则不同意这一主张。这一主张的逻辑是外交已失败,所以须趁早阻止朝鲜获得攻击美国的能力。
当然,我们需要各种努力。最近,乔治敦大学教授维克多·车提出,不能完全排除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美国无从知道朝鲜会在今后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试验中搭载什么样的弹头。然而,这种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主张低估了朝鲜硬要实施报复的危险性,同时也高估了朝鲜的ICBM能力。朝鲜的ICBM可能会成为一种全新等级的威胁。但是,即使在冷战时期面对苏联的ICBM威胁美国也毫不动摇地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亚洲盟国提供了核保护伞。朝鲜搭载有核弹头的ICBM尽管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只要其威胁不是迫在眉睫,就不至于需对其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第三,与中国讨价还价的主张。部分高官和政界人士陷入了“收买中国向朝鲜施压就会解决问题”的思维。部分人认为美国为此须放弃台湾、日本或人权外交。
最近美国外交协会(CFR)的专门小组建议向中国承诺“统一后不在原朝鲜地区驻扎美军”,以此来争取中国的合作。朴槿惠总统对华政策的前提就是韩中关系搞好了,北京就会向朝施压。然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在朝鲜实施核试验后,拒绝了朴总统进行电话通话的提议。任何的“诱饵”都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观点。即:朝鲜的崩溃有悖于中国的战略利益,施加压力有使朝鲜出现动荡的危险”。
因此,CFR专门小组的几位成员反对关于向中国承诺在朝韩非军事区(DMZ)以北不驻扎美军的方案。它不仅在改变中国的想法上毫无用处,而且只会使美国走入死路。另外,朴总统已得出结论认为,再怎么向中国“求爱”也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于是决定部署萨德系统,想让中国看看如果中国对现状坐视不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中国现在在对朝政策上是进退两难,因而只有在确信美韩日三国已准备做出直接应对后才会采取行动。

现实就是如此。现在不管是什么样的大交易,还是果断的超精确空袭亦或奇思妙想的外交都不能迫使朝鲜的核开发项目会在哪一天嘎然而止。今后韩美两国必须强化对朝遏制力、防止危险的核技术流入朝鲜、迫使中国对朝实施制裁、降低朝鲜的行动带来的风险等,以最终诱导平壤做出其它的选择。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在某个刻甚至会成为一条险路,这也许对于政界人士或专家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这条路是我们未来几年内的现实之路。
◆外部撰稿人所写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