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文化力量——“故事”的力量
神话经常被称为想象力的源泉。但《山海经》等中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神话在这种意义上的延展性却有限,因为相比虚构的想象,古代中国等东亚主流社会的知识传统更加重视历史事实。不过,最近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少数民族神话以悠久岁月韵文的形式传承至今,大部分都拥有长篇且富有趣味性的故事结构。电影导演张艺谋便是第一位利用这种少数民族的文化力量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

当然,随着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类似演出,也招来了不少批判的声音,认为这种演出虽然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却将多个少数民族的神话和习俗杂糅在一起,并刻意突出其中的娱乐元素,未能切实展现少数民族的固有文化特征,过于重视作品的商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张艺谋仍然是第一个将包括神话和传说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引入商业领域,使其获得人们爆炸性关注的人物。正是因为张艺谋发挥了作为导演的大胆创意,才能够发现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故事性”,从中提取出各种文化要素,再加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足以代表中国的演出作品。
神话的世界没有知识产权
中国少数民族拥有的神话数量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无数英雄神话、充满想象力光芒的创世神话以及洋溢着与自然相处智慧的自然神话等,传承着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无论是在游戏、电视剧还是电影中,扎实的叙事结构即“故事”都是引领整个作品的最基本力量。从这个方面来看,拥有长篇叙事结构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具备相当强大的文化力量。只要下定决心,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比《哈利波特》或者《指环王》更加丰满的“故事”。
那么,有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清楚。包括汉族神话在内,居住在中国的各少数民族神话被我们统称为“中国神话”,但事实上,神话的世界中并没有国境。居住在中国的各个民族传承的丰富神话并不只是“中国”的专利。《指环王》、《哈利波特》、宫崎骏的漫画、《阿凡达》、《雷神》以及《波西·杰克逊》系列作品无一不处处透露着希腊神话的痕迹,但希腊神话并非只有希腊人可以用来加工使用。全世界无数艺术家、作家都可以用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创作作品,将其应用到文化产业之中。同样地,所谓“中国神话”也并非只有中国人有权使用。自古传承的神话并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

神话是科学,也是哲学
神话是凝聚着人类智慧结晶的科学,也是一种哲学。神话与科学看上去似乎相距甚远,但事实上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比如说,在讲述黑暗与光明等黑与白对立故事的神话中,首先展现出强大力量的一方永远是黑暗之神,而不是光明之神。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好莱坞大片中可曾出现过任何正义使者一开始就大获全胜的情节?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强大黑暗力量的包围中用尽一切努力最终才艰难取得胜利,不是吗?英雄神话中的英雄也都是在黑暗势力的打压下受尽折磨最终才得以取胜。为什么黑暗的势力总是那么强大呢?当人们了解到构成宇宙的物质中96%都是冰冷的“暗黑物质”和“暗能量”,就可以理解神话中出现的黑暗势力总是充满强大力量的原因了。
神话同样属于一种哲学。我们一直生活在文字的世界中,很少把那些生活在没有文字的世界中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叙事诗或者神话视为一种“古典”,认为“古典”必须是形成文字的“文献”,带有很大的偏见。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拥有悠久历史但始终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他们通过充满智慧的智者之口不断传承着无法判断从何时起源的悠久叙事诗篇,其中融入了这个民族的历史、神话、宗教、法律、经济、文化等一切元素,这便是他们的“古典”。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神话拥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它们作为丰富想象力的源泉,不仅给作家提供了大量灵感,还经常被加工成为文学作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外,它们还与历史学和考古学结合起来,成为挖掘民族或国家起源的一种手段,有时还会被用于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创新经营。不过,在中国等亚洲各民族的神话中,“智慧”都是最终的决定元素。如能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将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中沉淀的悠久“智慧”结晶融入到现代的IT框架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文化附加价值,还可以促使人们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深刻的反省。经过这种反省形成的新认识还可以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深刻的哲学灵感。在增强现实技术触手可及的现代社会,人类与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物体共同以平等主人公身份登场的东亚神话必然可以与科学及哲学实现融合。
金善慈(音)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