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中国透视]韩中建交24周年,需要“求同存异”思想
상태바
[中国透视]韩中建交24周年,需要“求同存异”思想
  • 辛正承 前任驻华大使
  • 上传 2016.08.24 19:1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今天是韩中建交24周年纪念日,期间双边贸易额从64亿美元增加到2274亿美元,增加了35倍;双边人员交流从13万名增加到1042万名,增加了足足79倍。华丽的数据体现出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作为曾经参与两国建交谈判的人员,笔者在深感欣慰的同时,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正如最近韩中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矛盾所表现出的一样,两国在相互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在此,笔者将以从事中国相关业务的经验为基础,对值得肯定韩中关系发展方向进行一番探讨。

开设贸易代表部与沟通的重要性

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的举办和随后发生和东欧剧变为韩中两国关系改善提供了契机。两国在1990年秋达成协议,决定分别在首尔和北京开设中国国际商会(CCOIC)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事务所。双方就首先以民间形式设立代表部,接着在合适时机促进政府间正式建交的分阶段关系改善方案达成了共识。

当时笔者身为处理中国事务的东北亚第二课长,负责开设代表部的后续谈判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两国开设的民间贸易代表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行使外交机关职能的问题。我们的立场是,仅凭借民间机构之间的协议,很难赋予贸易代表部的工作人员与外交官同等的特权。但中国认为,只要领导层有决心,此事便不是问题,导致会谈迟迟没有进展。

问题在于两国缺乏对对方的理解。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只要领导层作出决定,任何事情都可以实现,但韩国若要赋予特定人员特权,需要必要的法律依据。经过深思熟虑,笔者向中国发送了一封介绍韩国情况的长篇书函,中国各相关部门对这份书函内容进行复印后经过慎重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头绪。由于当时双边尚未建交,难以开展直接对话,只能使用发送书函的方式。但这件事仍然说明,以事实为中心进行充分解释是处理与中国之间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现在当两国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时,也要首先检讨双边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

大蒜风波的几点教训

2000年4月韩国国会选举前韩国国内大蒜价格暴跌引起了蒜农的强烈不满。农民和政治圈主张大蒜价格暴跌是进口廉价的中国大蒜所致,要求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当时韩国对中国大蒜的年进口额大约为1500万美元。对此,韩国政府决定临时对中国生产的冷冻和醋酸腌制大蒜在30%的基本关税之外征收285%的紧急调整关税。韩中大蒜风波由此掀开序幕。

于是,中国以对外贸易法为依据,采取了临时停止进口韩国手机和聚乙烯产品的措施,涉及进口金额高达5亿美元,报复规模极为庞大。韩国国内以制造行业和媒体为中心纷纷批判政府贪小失大,最终政府被迫在事实上解除对中国产大蒜的进口限制措施,平息了这场双边贸易摩擦。

大蒜风波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启示。一是中国已经通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看到韩国经济的脆弱性,并首次利用自己庞大市场作为武器对韩国施加过度压力。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以前重视与韩国经济合作且不轻易显示自己力量的中国现在随时都会根据本国的需要展示力量。二是当韩国与外国发生摩擦时,国内舆论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事件可能对韩国造成的损失以及内部责任问题上,而不是指责相应外国政府采取措施的不正当性,这样做会大大削弱政府的谈判力。最后,即便决策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政府既然已经根据正当程序作出决定,就至少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坚持执行相关政策,如果因为对方的威胁或者担心政策造成的损失就立刻改变立场,就会在未来与中国进行交涉时一直处于防守地位。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的大国意识

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国意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座位安排就很好体现了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开幕式上,包括胡锦涛主席在内的9名政治局常务委员悉数到场,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也大举出席。盛夏8月的炎热天气和汹涌的人潮将整个开幕式场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

当时笔者以驻华大使的身份出席开幕仪式,对中国当局的开幕式座位安排感到大吃一惊:中国政治局常委的座位面前都摆有桌子和茶杯,还开着小型制冷装备,而受邀出席开幕式的各国元首除了座位在正中央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连扇子也没有提供。因此,布什总统等各国首脑只能不断起身前往设有制冷设施的洗手间躲避闷热,导致首脑们不断需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出去的人让座。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的柳明桓甚至因为西装完全被汗水浸湿而不得不将西装扔掉。

奥运会结束后,笔者又有机会访问了几次这座已经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体育场,每次都会看到中国导游自豪地向中国游客介绍观众席上至今还没拆除的桌子和旁边的小型制冷设备。也就是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座位安排并非组委会的一个失误,而是中国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向国内外展示中国的大国地位。

最初与韩国建交的10多年时间里,考虑到中国可以从经济较为发达的韩国获取大量利益,中国一直对自己的大国意识保持着一定克制。但在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中国似乎不愿继续隐藏下去了。

萨德矛盾与可取的韩中关系

最近围绕部署萨德产生的韩中矛盾依然建立在以往两国关系的经验之上。双方之间的沟通仍然非常欠缺,中国依然像大蒜风波时的做法一样,一旦局面不合乎自己的心意就施加压力。此外,随着国力急速上升,中国想从韩国得到的不仅是认可和尊重,还想在韩国身上展示此前一直隐藏在深处的大国意识。

韩中两国是互相需要的关系。韩国为保障韩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乃至最终实现统一和持续的经济文化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中国在追求韩半岛和平稳定与地区共同繁荣方面与韩国存在共同利益。而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也需要与韩国进行稳定的政治与经济合作。

问题在于,两国虽然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也存在很多共通之处,自以为了解对方,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即使在邻国之间,也存在很多利益关系相冲突的问题,特别在与安全有关的战略问题上,不同国家之间必然存在意见的分歧。无论是对于韩美同盟和朝鲜问题的看法分歧,还是两国经济逐渐形成竞争关系的现实矛盾,都需要两国给予特别的关注。两国国内日渐滋长的排外民族主义情绪也可能给两国关系造成较大负担。

最终两国需要抱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承认两国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做出了解对方的努力。中国应对自己的大国意识保持克制,将所谓“与周边国家亲密相处、诚恳以待、给予优惠和包容”的“亲诚惠容”外交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上。

我们应抱着认可中国现状并予以重视的姿态对待中国。对于和我们看法不一致的关键性问题,应该抱有耐心,努力说服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我们认为符合国际规范和普遍价值,为了维护韩国政府的权威或国民自豪感,即便需要做出一些牺牲,也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只有这样,未来的韩中关系才能在互惠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实现长期稳定。

◆辛正承 : 首尔大学外交学毕业后经过外务考试成为职业外交官,担任中国课长时期曾负责开展韩中互设贸易代表部的交涉并参与韩中建交谈判,此后担任过韩中渔业会谈首席代表,担任韩国驻华公使时曾经历过大蒜风波,担任驻华大使,2010年卸下公职,后来曾任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所长,现任韩中未来研究院院长和东西大学客座教授。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