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署萨德的缘由是朝鲜的导弹与核威胁,即部署萨德旨在保护国家安保和国民安全免于这一威胁。倘若如此,关于萨德的讨论应聚焦于其实效性以及部分政治家和专家提出的在韩国重新部署美国战术核武器、乃至于开发核武器等替代方案。当然,这样的讨论应在做出部署萨德决定前完成。但是在政府关于部署萨德的立场都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就此展开的讨论以及与国民的沟通并不尽如人意,尽管中国对此反应敏感,但也似乎忽视了与中方展开正式和非正式的接触。
结果,韩政府突然决定部署萨德在韩国国内招致了基于地区利己主义的反对和中国政府不合理的粗暴攻击。且令人寒心的是,韩国政界和媒体先于中国一步渲染中国大面积的经济报复,使得国民惶恐不安。甚至于部分没有专业素养的国会议员竟将国家安保事项拿到北京讨论,做出了有损国家体面的事。
考虑到韩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特殊性,目前我们亟须在更大一点的框架下去正确理解中国、制订对华战略。期望着此次萨德事态能够成为一个良好契机。
在现今时点,中国不可能像2000年的大蒜风波那样对韩国实施大规模的贸易制裁。
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重要一员,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需维护“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和评价。目前欧洲等世界各国都在强化反世界化与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对此,中国作为东道国将于9月份在杭州举行的 G20峰会上提出对策。

当然,可能会有地方政府或基层行政部门层级的各种非关税壁垒等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制裁,以及目前已在部分韩流、观光领域初现端倪的报复性措施。对于有违国际规定的不当措施可以向WTO等提起诉讼,理直气壮地进行反击。
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推行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的是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即在强大起来之前不对外展示实力的政策,由此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惊异的飞跃。随后,不再掩饰由此带来的自信和实力的胡锦涛政府推行的是和平崛起政策,而当前则进入了习近平所倡导的复兴中国昔日光荣的中国梦时代。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推出了一带一路、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具体项目。而且,它并不掩饰至少对其恢复在东亚地区霸权形成绊脚石的美国的影响力进行牵制的意图。
中国政府明知道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并非针对中国这一点也仍然予以强烈反对,其出发点正是确立中国的地区霸权。若从这一点来看就容易理解了。
中国这样的地区战略和美国今后仍将推行(与美国大选结果无关)的“重返亚洲”战略相碰撞,美中之间在该地区的许多领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利害冲突。韩国已经在加入美中两国各自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问题上经历过外交苦恼。因此,韩国须在维持与美国坚定不移的同盟关系的同时发挥与众不同的外交力量来维持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两国在经济层面互相有需求。因此,地区霸权方面的利害冲突不至于演变为两国间全面的对决,我认为韩国外交可在此方面发挥作用。
上周,报道称著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将韩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上调至与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同等的水平。这是在朝鲜进行各种挑衅的情况下仍将韩国的“地缘风险”定为“稳定”基础上所做出的评定,这是对国家安保重要性的再次确认。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