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现金、信用卡,他喜欢用手机支付的原因是因为便利。因为手机支付又快又简便。“扫一下。”这是在中国商店中与“多少钱”一样经常使用的话。扫了店员给出的二维码并确认金额后,用手指点一下手机,通过指纹验证就完成支付了。相反,还有客人将自己手机中存储的二维码给店主,让店主用终端机打扫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支付都能瞬间完成。

林旻说,“有一次我想在路边摊买个西瓜,因为早晨出来散步,没有带钱包。问了一下‘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手机付账’,结果对方说‘没问题’。我曾经在路边摊买了一张4元人民币(约合680韩元)的煎饼,然后用手机付款。对摊贩来说,(手机支付)不用准备找零钱,所以很方便”。
在杭州中心地带的银泰百货商场停车场中,地上都画着偌大的二维码。结束停车的顾客们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出去时无需拿出现金或卡结算。因为通过与号码牌识别系统连接在一起的手机APP,可以进行自动支付。总部位于杭州的食品公司极伽的咖啡自动售货机干脆不接受现金。使用的不是按下各商品的按钮,灯亮就投入相应金额的方式,而是根据液晶画面出现的指南订购,最后打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方式。所以不可能存在零钱不足而中断销售的事情。

不仅是网络产业尤其发达的杭州,在中国大城市地区,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付的现象正快速扩散。最近中国人民网报道称“中国的大城市正进一步走向‘脱现金社会’”。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手机支付的代表者支付宝的喜爱度比现金高出很多。一起吃饭的朋友们利用手机APP进行AA付款的场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电费、水费、通信费等公共费用或违反交通等交通罚金也使用手机支付。住在上海的韩国女性陈某说,“我在小区的店里订购了蔬菜,店员送快递来时,我用手机付款。这种现象已经在中国成为日常,真的很令人吃惊”。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消息,今年1~3月的手机支付件数为56.15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从金额上来看,达到52.1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率为31%。支付件数增加率非常高的原因是小额支付剧增。这表明手机支付已经深入到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了。
中国的手机支付出现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七三分的局面。虽然支付宝当初作为电子商交易支付方式而问世,但它正同智能手机一起快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光是实名登记的用户就有4亿多人。2013年支付宝开发出类似货币市场基金(MMF)的余额宝 ,从而使得用户数量大增。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