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决内容几乎相当于宣布中国完败,因为判决结果否认了中国的核心主张——“九段线”的合法性。中国一直主张,位于九段线以内的250多个岛屿、暗礁和珊瑚礁都是中国领土,以及线内35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的80%都属于中国管辖。中国将九段线主张为本国领土分界线的依据是历史记录,因为从2000多年前的汉朝开始,就有记录显示中国人曾在南海航海,发现这些岛屿并为这些岛屿进行了命名。
但这种分散的历史纪录不仅在中国,南海周围东南亚国家的古文献中也都有所记载。按照国际法庭的惯例,一般不承认古代文献记录作为判断主权归属的资料。否认九段线法律依据的这次判决也沿袭了这一惯例。法院在判决中明确表示,南海最大的海洋地形构造太平岛也不属于海洋法上的“岛屿”,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这相当于规定南海大部分海域都属于公海范围,更加支持了美国主张航海自由的立场。
对于中国最近数年来一直不顾国际社会谴责建造的人工岛,判决也拒绝承认它们拥有任何法律地位。在未被海洋法认可为岛屿的暗礁周围填海造地建造人工设施,并不会因此产生领海和EEZ权力,这已经是国际法上通用规定。法院甚至判决中国建造人工岛属于非法行为,而且破坏了海洋环境。但这次判决不同于国际法院(ICJ)的判决,不具备由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执行的强制约束力。因此,在遭到中国的拒绝后并无任何强制效力。
判决后美中围绕南海的战略冲突预计将会进一步高涨。南海争端一开始只是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的领土纠纷,但最近其性质出现了明显变化。中国主张对整个南海拥有管辖权并将南海定义为绝对不容侵犯的“核心利益”之后,连续多年一直在南海建造人工岛,不断强化对南海诸岛的实际控制。
对于在同一时间展开“重返亚洲政策(pivot to Asia)”的美国而言,自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因为南海作为运输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渠道,同时也会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成为军事作战的重要舞台,美国不可能将这块地方拱手让与中国独享。相反,中国则主张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之间通过对话渠道解决,不允许第三国插足”,拒绝美国介入。
现在人们普遍关注判决后中国会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应对。不断有报道表示中国早已料想到判决会对己方不利,已经在为败诉后的局面准备应对方案。日本NHK报道称“中国可能会在南海上空宣布防空识别区或者对菲律宾实际控制下的第二托马斯礁(中国名为仁爱礁)进行强制占有”。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次判决不会使南海争端走向平息,而会导致争端进一步激化。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