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华侨作家的散文集所描绘的在韩华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상태바
华侨作家的散文集所描绘的在韩华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 申遵奉 记者
  • 上传 2016.06.27 17:17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韩国国内首位登坛(即步入文坛,指作家在杂志上发表作品,或者获得文学奖,或者出版自己的作品等)的华侨作家——文人于梅玲,最近出版了散文集《父亲和糖葫芦》。

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足有130年。在韩国现代史上算得上是“他者”的,首屈一指当属华侨,甚至曾一度多达十万名,但是此前在他们之间没有出现过任何一名写作的文人,这就意味着他们在韩国的生活并不容易。

华侨散文家于梅玲(45岁)给这段黑暗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她的父亲在四岁时从山东来到韩国,之后和韩国籍女子也就是她的母亲相恋结婚,婚后于梅玲出生。她在2013年通过季刊杂志《创作随笔》步入文坛。她还成为了韩国文人协会会员,是目前韩国华侨社会认可的首位登坛作家。

她最近出版了散文集《父亲和糖葫芦》。她主要书写了身为华侨所体会到的自身的困难、父母一辈的记忆和痛苦。糖葫芦是其父亲生前喜爱的小吃。

书中详细描绘了我们只是通过猜测略知皮毛而并不知内情的华侨社会的生活景象。韩国的华侨历史始于1882年壬午军乱,明成皇后为抵抗日本向清政府请求援助,清政府出兵朝鲜时的随军商人是第一代华侨。当时为纪念海军提督吴长庆而建的吴武壮公祠,一度被人误以为是“袁世凯祠堂”,被冷落在首尔东大门附近,现在被迁址新建于延禧洞汉城华侨初高中后山。在追悼吴长庆的忌日祭祀仪式上总有台湾驻韩国代表部的外交官在场,因为在韩国战争之后依据强烈的反共方针,韩国的华侨一律都被赋予了台湾籍。

华侨们春游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国大使馆出席。6月24日和于梅玲见面前,她上午正好参加了吴长庆的忌日祭祀。她介绍称,“为区分1992年中韩建交后来韩的华人,将之前就一直生活在韩国的华人称为旧华侨”。在旧华侨、新华桥和中韩建交后为谋生而涌入韩国的那些擅长中文的中国同胞(朝鲜族)之间,夹杂着伴随微妙的误会和矛盾的气流。

于梅玲想借用外国人配额制度进入首尔大学中文系,但是因为母亲是韩国人遭到拒绝,之后投身建设行业。她和弟弟从事建设重型设备租赁行业15年了。她表示,“计划今年下半年前往中国进行一年的语言研修,将原本生疏的中文学好之后取得中国文学硕、博士学位”。在韩国上学时每逢到了唱韩国国歌的时间就会犹豫自己是否要跟着唱的华侨少女现在终于正式开始寻根之旅了。

她表示,“虽然现在旧华侨在韩国政府出入境管理局登记在册的大概有两万名,实际上只有一万名左右。精通理财、生活富裕等等都是老话了,现在条件不好的人很多,大多数人必须维持中国籍或台湾籍的意识薄弱,因此华侨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和韩国人缴纳同样多的税金却无法获得各种福利优惠,这些待遇必须改善”。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