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习主席5月初特地接见了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试营业而访华的沃特迪士尼最高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两人会面过程中习近平表示“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强调了两国的经济合作,艾格则回应说“迪士尼公司高度重视促进美中人文交流”。两国围绕经济和文化这两个重要领域进行了对话。中国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包装成经济问题,而美国则将其视为一个文化问题,因此双方各怀居心。事实上,这是因为中国对文化颇为担心,而美国则对经济问题更加忧虑。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主题公园是文化创意产业之花,因为它综合了影像、演出、展览、游戏、庆典等各种文化形式。中国也并非完全没有利用本国技术和文化创意打造的主题公园,也有利用“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拍摄片场打造的相应影视主题公园。但这些设施虽然有助于宣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喜欢异国风情看点的消费者来说,却未免太过单调。因此中国为补充本国文化创意的缺点,决定大胆引进迪士尼等海外文化源头。
这一点在习近平介绍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颁发许可过程时所说的“其他官员都支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打造相关项目,但我认为中国需要基于多样文化的娱乐市场,因此对建造迪士尼乐园投了赞成票”中也体现的非常明显。现在中国的战略已经朝着不固守本国文化、包容吸收外国先进大众文化的方向转变。
在中国看来,全世界都已经被美式大众文化所同化,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战略也不应一味凸显本国特色,而应赶快朝着吸收美式大众文化的方向做出改变。这里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韩流是将美式大众文化融入亚洲的优秀榜样,由于中国目前尚不足以与美国抗衡,所以韩流就成了中国的一个踏板。因为韩流在宣扬共同价值的同时,也具备吸引全世界人眼球的各种要素。最近中国大力吸纳韩流,便是出自这一层面考虑。
现在中国还开始直接投资美国文化产业。2015年《碟中谍5-神秘国度》开篇第一个赞助商就是中国电子商务交易企业阿里巴巴。此外,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也体现了中国人角色的变化。以往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经常是饰演负面角色的“黄面孔”,而在这部电影中,中国人则成了主导解决问题的正面角色。说明美国文化产业已经受到中国资本的影响。
中国文化产业的另一大绊脚石是“中国当局的强烈意志”。当局的强烈意志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双刃剑,优缺点兼备。其中优点包括改善相关政策、增加资本投资等等。





同时,今年推出的网络剧《上瘾》也通过描述青少年同性恋故事而备受关注。相关网站上的留言数量多达170万条。该作品因为正式引进了被社会主义国家视为禁忌的同性恋元素而备受大众注目。
像这样,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局的强烈介入下依然自发找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或者放弃意识形态,采取了通过娱乐化最大限度实现商业化目的的战略,或者在积极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包装下尖锐进行内部批判等等,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问题是韩国。韩流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席卷了亚洲大众文化市场。但回过头看,亚洲大众文化的潮流一直在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在二战之后吸纳美国文化诞生的亚洲大众文化舞台上,第一个主人公是50年代以后的日本,6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和粤语流行歌曲曾风靡了不止一个时代,而韩流紧随其后。
现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向韩国学习的同时,已经在一部分领域超越了韩国。韩国认为,《生死谍变》是引导韩国电影走向中兴时期的一大契机。而现在的中国也正在设法创造这样一个契机。一旦四处冒起来的起泡达到沸点,亚洲就会迎来“汉语普通话流行歌曲”的时代。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起来的过程中,韩国不应停留在仅仅为其提供养分的层面。在资本、技术、人力等文化产业要素中,韩国拥有优势的主要是技术和人力要素。因此,为文化技术(CT)开发进行大胆投资以及为培养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奠定制度基础,应该成为韩国现在直面的课题。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