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央行3月28日对外公布,称下月20日4名金融委员会委员将结束任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国际政策研究生院教授曹东彻、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一衡、金融委员会常任委员高承范、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辛仁锡等被推荐为下任人选。此次新指定的4名金融委员将在今后四年间引领金融货币委员会前进。这等于是除了身为常任金融货币委员的韩国央行总裁和副总裁之外的韩国央行5名外部人士委员中将替换4人。
市场上已经预测韩国央行的政策基调会有所改变。这是因为此次被指定的新委员候选人属于接近倾向于下调利率的友好“鸽派”。尤其是企划财政部推荐的曹东彻教授以金融放宽论意见为主。
弘益大学经济学全圣寅教授解释称,“4名候选人中曹教授的色彩最鲜明”,“据我所知,曹教授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应该放宽货币政策”。对此,曹教授在与本报的电话采访中反问道“我被叫作‘鸽派’吗”,“难道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中立的吗?”。
金融委员会和大韩商会分别推荐的高承范委员和辛仁锡院长被分类为“亲政府”人士。高委员通过第28届行政考试合格之后历任金融委员会金融政策局长、事务局长等。辛院长在朴槿惠总统就职之前曾作为总统职位交接委员会经济第1分科专门委员参与其中,与现政府结下因缘。政府为刺激景气,一直向韩国央行下令下调利率,所以这些人也被分类至“鸽派”。
剩下的一人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一衡是韩国央行推荐的。从1989年起他在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工作20多年,是一位历任驻越南和驻中国首席代表的国际经济专家。从大的方面来看,站在韩国央行立场的有3名委员,亲政府人员有3名,再加上保持中立的咸骏浩委员,算是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因此预计今后金融货币委员会内部的讨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金融货币委员承担的职务正在变得越来越棘手。虽然美国在去年12月上调了利率,而欧洲、日本却反其道而行,首次采取了“负利率”。这是史无前例的“大分裂(Great Divergence)”时代。这对与巨大的经济圈相比作为规模小的开放经济国家容易受外环境影响而摇摆不定的韩国来说真是令人混乱。嘉泉大学国际副校长(前金融货币委员)崔道成说,“在不透明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最为重要”,“可信度最终被金融货币委员个人角色左右”。
在他们即将上台的5月,金融货币委员会要考虑的是是否下调利率。因为在内需和出口都低迷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下调利率来救活逐渐熄灭的景气火种这一市场的压力很是强大。
现代经济研究院经济动向分析室长李俊协(音)称,“景气低迷比之前预想的还要严重”,“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内进行一次利率下调,也有可能再进行后续下调”。金融货币委员会将在现有委员们任期结束的前一天即4月19日举行会议,可能不会对利率做什么调整。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