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国企赊账高达5900亿美元 ,中国心急如焚
상태바
国企赊账高达5900亿美元 ,中国心急如焚
  • 姜南圭 记者
  • 上传 2016.03.22 11:18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中国企业的内幕曝光。彭博社3月21日报道称“中国企业的收款回收期正在逐渐变长”,平均需要83天。 在经济繁荣的2007年,这一时间只有50天左右。彭博社解释称“83天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最长记录,目前中国企业的困难与中国经济停滞的1998~1999年颇为相似”。

收款难不仅是中国民间企业的问题。经了解,中国的国营企业遇到了大批赊账的情况。彭博社称“中国国营企业遭遇的赊账规模达5900亿美元(约合708万亿韩元)”。赊账在最近两年大幅上升了23%,几乎相当于台湾去年的GDP。

收款难和赊账激增是经济放缓时期的典型现象,意味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经济整体循环链条未能顺利运转。

另外,中国企业还备受工厂出库价格(生产者物价指数)通货紧缩的影响。今年2月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上升率为-4.8%,在2012年3月之后,出库价格连续48个月延续下降趋势,在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之后,创造了最长的出库价格通货紧缩记录。日本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连续60多个月身陷出库价格下滑的泥潭。

《经济学家》杂志指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也会导致出库价格下降,但中国的出库价格下降更多是受重复和过度投资影响,而不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中,收款和出库价格的动向与实体经济的动向息息相关,直接体现着企业现金流向的好坏。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会计学)教授尤金E.科美斯基在关于财务欺诈的著作《隐秘的数字游戏》中写道“当收款不顺时,企业内部人很容易陷入修改账簿数字的诱惑”。大量经营者都会先把赊账计入销售额,提高营业利润等数值,以后再做破产处理,以此方式进行财务欺诈。

现金流恶化也是导致最近中国资本在海外开展大规模并购(M&A)的主要原因。《金融时报(FT)》指出“最近大部分中国企业因为现金流恶化,已经无法成为并购对象”。企业“猎人”通过贷款收购企业后,会利用收购企业的现金流偿还本金和利息。但中国企业由于现金流恶化,因而无法成为猎物。

收款难等问题也给中国金融市场亮起了红灯。《华尔街日报(WSJ)》最近曾表示“上海影子金融市场事实上已经成为向企业提供中转资金的中介平台,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都在此筹措资金”。

在金融发展不充分(金融深化程度低)的国家,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时候,收款难很可能演化为资金市场资金干涸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必然会难以承受债务的压力。中国企业曾在2009年抱着乐观预期大规模借债增加生产设施,导致中国企业负债截至去年年末高达111.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总负债(公共与民间负债)的66.9%。而且,中国企业的债务已经达到去年中国GDP的160%之多。

在这种时候,收款难就会成为企业破产的前兆。事实上,彭博社表示“一般预测认为,今年中国企业的破产将比去年增加20%以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20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发出警告称“企业部门借贷杠杆率占GDP比重过高,很容易引发宏观经济的危机”。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鲍达民总裁一直将企业负债规模和收款动向视为判断危机与否的重要指标,并曾根据这一指标准确预测韩国的金融危机。

但是,周小川的警告与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官员的说辞全然不同。中国经济官员一直表示“债务虽多,但可以承受”。周小川此番话虽然意在强调限制企业非法金融交易的问题,但与企业的收款情况相吻合,影响力大幅扩大。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