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3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亚洲的不平等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韩国收入上流阶层10%在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45%。这是亚洲国家中的最高值。新加坡达42%,紧随韩国之后,接着依次是日本(41%)、新西兰(32%)、澳大利亚(31%)、马来西亚(22%)。
韩国上流10%占据的收入比重1995年为29%,18年后猛增了16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内亚洲国家整体的上流10%收入占有率平均增长了1~2个百分点。
该报告指出,“韩国上流10%收入占有率增幅是‘高得令人惊讶’”。接着报告书分析指出,“最近研究结果显示,韩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低,这是因为快速的老龄化、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之间的巨大工资差距以及工作岗位的性别歧视”。
社会整体收入不平等没有大的变化。韩国的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32变为2013年的31,出现小幅下降。基尼系数体现收入分配的不平等。22个被分析国家中,同一时期基尼系数上升的国家有15个。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33急剧上升到2013年的53。
印度的基尼系数也在同一时期从45增加到51。该报告中提议,“为了阻止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必须灵活利用包括扩大社会福利费用支出、加强税收累计性在内的财政政策,此外,同时也需要努力扩大金融容纳性(援助低收入阶层等金融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韩国统计厅通过对这一报告的说明资料公布称,“该报告不是IMF官方报告,是正在商讨的研究报告(working paper)。该报告的数据是皮凯蒂教授运行的世界财富和收入数据库(World Wealth and Income Database,简称WWID)的资料”。接着统计厅还解释说,“此份资料的出处不是来自各国统计厅,而是来自个人研究人员,且资料制作方法不同,没有统一标准,不适于用作官方的国家之间的比较资料”。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