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打开中国消费者钱包的“十大策略”之一。韩国贸易协会北京分部3月1日发表《中国供应侧改革与中国内需市场营销战略》报告书,强调“应积极利用中国消费者不信任本国产品的心理倾向”。
最近,以改善中国产品质量为主旨的所谓“供应侧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点之一。中国产品数量众多,但消费者排斥本国产品的心理却日渐严重。导致供应侧改革成为即将于3月3日开幕的中国最大规模政治活动“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议题。
反过来看,对于产品竞争力领先的韩国企业,这也不失为一大机会。贸易协会强调,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喜欢进口产品的心理,“原装进口”的标识必不可少。此外,贸易协会还积极建议企业使用韩文品牌标识和韩国原产地标识,展开“韩流营销”。
此外,贸易协会还表示,日本尿不湿生产企业虽在中国本土建立了生产工厂,部分中国消费者仍宁愿花费更高的价格通过直购渠道从日本直接购买同样的产品。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于外国品牌在本国生产的商品也不甚买账,需要针对出口产品制定区别于中国国内产品的营销战略。
贸易协会接着提出“应制定一个可以对商品流通途径进行逆向追踪的有效方案,避免因为倒卖外贸和多渠道进口等问题引起质量争议和倾销问题”。
现在,韩国产品在去年中国进口市场的份额高达10%,位居第一。但其中利用“韩国产原料”在中国进行加工后出口到第三国的加工贸易比重高达50%,针对实际“成品内需”市场的攻略尚显欠缺。
贸易协会北京分部长崔勇民(音)表示“中国消费者青睐外国产品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他强调“应通过改善包装设计和品牌差别化战略,强调韩国进口的意义,征服中国内需市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