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责任研究员说:“LG电子的Prada和三星电子的Armani等触屏手机在2006年就上市了,但是这些手机除了画面上的图标之外,和普通手机的差别不大。”触屏手机的概念是,用手指在接触薄而宽的屏幕后,所有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所以必须在背景画面上排列常用图标,使之只需按一两次按钮就能打开自己想要的功能。
李明鲁(音)首席研究员说:“必须要跳出以往那样进入菜单里查找的手机操作模式”,“而要适用于新结构的话,就不得不连电话号码本都重新做”。
“Haptic”的意思是触觉,这种手机所被赋予的22种振动功能也不简单。责任人权伍采(音)解释说:“这种手机不是那种按了按钮就能得到反馈的水平层面,而是要做到通过振动就能传递不同的手感与信息。”他还说,“这种手机能把温柔的男人、热情的人,和神经质性格的人,都通过触觉感性地体现出来。”他还强调,“这种手机的宗旨就在于,是把反映到手感的手机从‘冰凉的机器’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吴美亚(音)研究员介绍说:“加大音量时,要给人一种好像真在转动收音机的音量钮的感觉。看照片的时候,要有翻页的声音和振动,就好像是在翻阅真的相册一样。我们已经尽量收录到了此类的模拟感性细节。”
“秘密工作”在Haptic手机上市后至今已经快进行一年了。位于首尔巡和洞湖岩艺术厅大厦18层的工作室很小,室内除了放电脑的空间以外,仅能勉强容下一张开会用的桌子。下班时间过后,大厦运营者会关掉空调,室内热得像蒸笼里一样。而在夜里12点断电后,研究员们不想麻烦大厦物业人员再打开电闸,所以就在黑暗中工作,这让警备保安员也倍受折磨。
王智妍(音)研究员回忆说:“经常是不化妆,头发乱蓬蓬的,甚至还有眼屎”,“为了集思广益,凡是歌词里有‘Touch’的歌,我们都要找来听一遍。”
然而大家也都认为,虽然很有信心研制出适合新触屏手机的UI,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常务说:“Touch UI虽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要想领先于iPhone等海外竞争企业的产品,仍需要不懈的革新”,并且“我们的强项——触感部分要得到更加差异化的发展”。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