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认为是韩国战争以来最大事件的外汇危机已成为20年前的旧话。虽然原因并非一两个,但是认为外汇危机能够人为阻挡的理论并不多。为避免危局而提出的各种改革政策由于朝野政争而搁置在国会。
当时国际金融界纷纷强烈指责韩国“多言而少行(Many Talks, No Action)”。
但是最近这种说法再次出现。最近采访的IMF亚洲与太平洋局局长李昌镛也同意这种指责。他表示了遗憾,“虽然韩国进行很多的讨论,但是由于未能达成折中与妥协,所以没能导入新的改革”。
如果自己无法进行改革,就会被别人操控强制进行改革,迎来悲伤的命运。IMF的管理体制即是如此。为完成外汇储备额,必须遵循IMF提出的改革日程表。改革毫不留情、一泻千里地进行。在此过程中,赢利破产与大规模失业等国民经历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认为韩国经济将再次经历外汇危机的人并不多。人们担心这次经历“其他危机”,担忧是否会重蹈日本“遗失的二十年”的覆辙。
任何的社会都不可能出现长期的不景气。经济环境变化是其导火索,但是其实质在于其他方面。这是因为未能进行突破不景气的结构改革。在此期间,韩国国民的积极性降低,经济丧失活力。日本亦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之后未能实施合适的改革而是执着于进行短期的刺激政策就是问题所在。
2015年韩国经济增长止步于2.6%也是不吉的征兆。日本经历的长期不景气阴霾若隐若现。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多年低于潜在增长率,甚至潜在增长率也在连年下降。IMF也认为韩国的潜在增长率跌至了3%出头。
虽然IMF危机对青年们而言已是昨日黄花,但是就业情况与当年如出一辙。每10人中就有1人是青年失业者。在经济增长疲软、潜在增长力衰败的情况下,无法创造充足的良好的就业岗位。
日本“遗失的二十年”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果无法进行改革就要经历长期不景气。这是很好的反面教材。是改革还是长期不景气,韩国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