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放缓、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出口前线乌云密布的情况下,伊朗无异于一缕明亮的曙光。
关于对伊朗出口援助的问题,我们常听到“全力战”这个措辞。设立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常驻的“一站式援助中心”,也是出自这一原因。
但按照崔次官的话,我们是否为抓住机会进行了切实准备,尚且存在疑问。援助中心本身就是如此,对银行营业窗口一侧的会议室进行改造后成立的援助中心充斥着匆忙的气息。事实上,解除对伊朗经济制裁是早有预告的事情。
主要国家也已展开紧急行动。韩国政府表示,已在去年10月与伊朗方面进行接触,提议举行部长级经济共同委员会。
但中国已经提前一步,从去年九月就与伊朗达成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的协议。不仅时间大幅超前,在规格上也大大压到了韩国,因而获得了国际性“先占效应”的成果。

一个月左右的时差、部长与国家首脑之间的规格差异,如果在平时,这些可能都不算大的问题。但在全世界都对伊朗伸出橄榄枝的情况下,事情已变得完全不同。
西亚洲经济论坛会长申载贤表示“对方的眼光已经变高,部长级官员过去,估计对方会不屑一顾”。在定于二月末举行的经济共同委员会上,韩方代表是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周亨焕。
一位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我们正推动与鲁哈尼总统见面,但由于全世界都在安排相关见面,我们迄今还未得到答复”。比起速度,从更大、更广泛层面看待问题的战略缺失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政府只强调了“机会”,却没有谈到“如何”去做的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相比表现出贪恋眼前利益的姿态,韩国更应该以战后重建的经验为基础,制定一个“综合计划”说服伊朗最高决策层,才能收到实效。
伊朗的变化于朝鲜也息息相关。首尔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金炳延(音)说“开放的伊朗可以获得何种好处,韩国可以从中发挥何种作用,朝鲜应该也在密切关注”。
纸上谈兵不如用行动说话,展示出我们的能力,将收到比任何对朝信息都更为强烈的效果。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