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曾荫权出任行政署长。一天,曾担任香港政府政治顾问的柏圣文(Stephen Bradley,到去年为止出任英国驻香港总领事)向曾荫权赠送了一个蝴蝶结,曾荫权戴着这个蝴蝶结上了一个星期班,觉得既舒服又好,从那以后他就每天佩带蝴蝶结。周围人都笑他可爱,但他总是一笑置之。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出席香港回归10周年的庆典访问香港时,他也依然佩戴蝴蝶结。一位记者问他原因,他回答说“舒服而且不麻烦”。其实这一切都源自曾荫权的实用性思维,但他的实用中还浸透着一贯性和胆量。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英国政府突然表示要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章,这枚勋章是对他30年公职生涯的肯定,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几天后香港就要回归中国,在这个紧要关头很可能心有余悸不愿意接受。但曾荫权欣然接受了勋章,几天后,又获查尔斯王子颁授爵位。到了这个地步,说明他早已做好中国政府会憎恨自己的心理准备。几天后,他修改了自己英文名字的书写方式,在名字前面用“Honorable”代替“Sir”。获得英国爵位应该用“Sir”,但当时曾荫权的意思很明确,他希望能够留下来,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真是一次绝妙的妥协。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曾荫权担任财政司司长(相当于经济副总理),当时外国投机者每天蜂拥股市,操纵香港股价。原本一直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香港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曾荫权采取了各种手段阻止投机资本流入市场,随之西方媒体开始攻击曾荫权,连日声称香港放弃新自由主义的根本——“小政府、大市场”。民间也指责,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国际信赖将彻底崩溃。但曾荫权反问道:“如果我们倒闭了,他们(国际投机资本)会成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吗?”危机面前不要纸上谈兵,这就是曾荫权的经济主张。因此人们都说,他的实用与现实紧密相连。
几天前,他在立法会议上暂时中止讨论引用行政长官直选制(现为间选制)等政策改革,强调指出应该集中全部力量克服金融危机。民主化势力议员们当场站出来打断他的发言,媒体批判他以经济为借口放慢民主化步伐。但他并没有气馁,果断地说:“任何政策都不可能解决市民的忧虑。”其意思是,眼看经济就要崩溃,不要再讨论政治焦点上浪费力气,他的实用来自于对政策前后的正确判断。
当然曾荫权在自己的公职生涯中也出现过政治风波,有过亲戚廉价使用政府土地等亲朋腐败问题,曾荫权因喜欢鲤鱼动用政府预算在官邸修建鲤鱼池而遭到各方媒体的围攻。但香港爱惜他的才华和魄力,并没有追究他的道德责任。他的实用最终培养了香港的实用文化。这也是香港自信会同中国一道最快克服金融危机的原因所在。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