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状况及经济指标均反映出了人民币疲软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既包括美国上调基准利率这一既定事实,同时也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无关系。评估显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6.9%(与去年相比),无望超过 7% 。贸易指标也不尽人意。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11月的出口降低了6.8%。
外国投资者也开始从中国市场抽资。据统计,中国11月的外汇储备为3.4383万亿美元,与上个月相比减少了872亿美元。与一度达到峰值(3.9932万亿美元)的去年6月相比,骤减了5549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为防止人民币贬值而出售美元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出口减少。荷兰合作银行香港分行的研究总监迈克·爱伯利(音)表示,“为应对中国经济放缓,希望人民币能贬值或逐渐降低”。
主流观点认为,人民币走上贬值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若美联储(Fed)于下周上调基准利率,那么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将加剧,据观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无法立即得以改善。 SLJ MacroPartners对冲基金公司的Stephen Jen表示,“人民币贬值已成定局,问题在于贬值的时间与速度”。
面对人民币贬值这一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心境可谓错综复杂。虽然需要平稳地实现人民币贬值,但过度下降将会造成一定负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者张明表示,“这是央行的困境”。人民币贬值虽有利于出口,但对于发行美元债券的中国企业而言,其债务负担将加剧。作为中国经济的不稳定要素之一,企业负债问题将会受人民币贬值影响而加剧。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想要大力介入人民币市场也并非易事。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更改了汇率计算方式,人民币币值随即骤跌1.86%,市场出现动荡。再加上人民币被纳入SDR之后,中国公开宣布以施行“自由浮动”汇率制为目标。因此,央行介入市场存难度较大。荷兰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亚洲外汇策略师Roy Teo表示,“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介入外汇市场的情况将有所克制或减少”。
中国政府也在稳定市场时表示没有必要担心人民币急剧贬值。12月10日,中国外汇管理局(SAFE)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允贵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种稳健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