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星期五)
习近平与普京的“口舌同盟”
상태바
习近平与普京的“口舌同盟”
  • 郑庸桓 JTBC政治部次长
  • 上传 2015.12.10 17:0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几天前记者看到中国共产党官营媒体《人民日报》的新闻时,曾忍不住怀疑自己的眼睛:头版新闻的标题清一色都是关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报道,12篇习主席参加中非合作论坛(FOCAC)大会的消息整齐排列在报纸的第一面,都是“习主席会见了某某某”、“习主席为某某杂志、画报的发刊致贺”等传达习主席动向的报道。看着充斥报纸纸面的习近平相关新闻,令人不禁去想,毛泽东以后中国是否还曾有过如此权力集中的时期。传达中国国家领导人消息的《人民日报》报道内容是中国通过报社、电视台、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社交网站(SNS)开展宣传活动的标准和范例,转发时必须一字不差地原文刊载。这真是那个每天可以花费16万亿韩元进行网络购物的活跃国家吗?再怎么强调中国特色和特殊性,也总该有个程度吧?令人不禁怀疑,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竟然还会出现如此的倒退?

中国声称要打破“西方媒体垄断”,一直在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营媒体提供巨额预算支持,这就是所谓旨在引导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的软实力战略。为此,中国不仅开通了24小时英语频道,还不惜从美国和欧洲直接雇佣播音员和记者。甚至有说法(沈大伟,《外交事务》七八月号“中国的软实力大攻势”)称,中国当局每年用于对外宣传的费用高达100亿美元(约合11万亿韩元)。然而,中国虽然花费了巨额经费,收效却微乎其微。为中国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便是一个最典型的失败例子,阅兵式上一起血洒战场的西方主要国家悉数缺席,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家互相捧场的场面便能说明一切。  

可能是考虑到这种物量攻势不足以达到目的,有报道称,中国正推动与俄罗斯联手在明年成立一个中俄合作通讯社,报道标题还是用了“挑战西方话语权”的字眼,颇为吸引眼球。所谓话语权可以解释为发言权或热点问题影响力。也就是说,中国当局掌握话语权的执念已经跨越国界,通过史无前例的跨国宣传机构合作中表现出来。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相信量的积累最终会引发质变的信念,但在习惯媒体自由的我们眼中,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在没有实质变化的情况下,一味重视形象包装不可能制造出新的魅力。魅力终究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不是吗?  

且不论中俄媒体合作能否成功,如果他们从有利于己方的视角出发将韩国拉入其中,也将成为韩国面临的一大外交挑战。韩中俄首脑并排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事经过中俄媒体的加工被大幅宣传,未来类似的宣传行为想必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倾斜论的压力下,设法稳住重心,不使外界夸张韩国与中国的战略合作程度,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还要担心前所未有的中国式新闻物量攻势。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