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是必须回归教科书,即正论。只要从认为韩国的情况或者条件是个例外的悖论恶习中摆脱出来就行了。如果说20年前即1987年体制的上台是民主化第一期的开始,如今就算有点晚,也是可以迈进民主化第二期的最后机会。如果说民主化第一期以不当选举、长期集权、蹂躏宪法等独裁或者权威主义体制的克服为开始,民主化第二期必须制造契机,树立法治先于人治的宪法中心民主政治。
对于成为此次朝野冲突焦点的法案,各党的立场都具有各自的名义。可是如今议会政治出现漏洞的主要原因不是立场和名义的差异,而是在调节差异或者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民主程序的缺失。民主化20年期间任由程序缺失或者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韩国进步和保守政党具有的落后体质化。
韩国的进步势力以推翻权威主义体制贡献相对较大的道德优势为先,热衷于斗争。民主化以后,在形成为了民主政治的国民政党上暴露出局限,陷入矛盾之中。加上进步势力在10年集权中未能像西欧的社会民主义政党那样发展成为获得包括中产阶层在内的多数国民稳定支持的国民政党,被少数派的不安心理所缠绕,未能摆脱野性和斗争的一贯形态。作为集权政党,未能向国民提出如何通过民主增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平衡和福利,再次回到在野党地位后,首先就陷入了试图事事依靠恢复野性的诱惑之中。
另外,代表保守势力的如今的执政党也离成为可以发展民主化以后的民主主义的政策政党或者国民政党非常遥远,无力的样子正让国民失望。保守执政党同时具有部分承袭权威主义时代遗产的名义局限和担任产业化主角的优势。可是尽管保守执政党不断强调对产业化做出贡献的企业和市场的重要性,却缺乏新村运动等象征的共同富裕的市民社会普遍化战略,未能成功实现国民政党化。加上“亲李”、“亲朴”等前近代党派政治的形态使得国民感到厌倦。
在这样的政党政治漏洞之中,又遭遇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经济危机,如今没有继续沿袭过去20年民主化第一期迟迟不前的政治过程的原因。通过迈进民主化第二期的政治改革,给像没有规则和裁判的足球比赛一样的政治混战划下终止符,用尊重宪法的法治代替人治。从朝野冲突进入休战状态的此刻开始,开始对于在服从多数的原则和朝野协议的原则中哪一个优先进行宪法上的讨论,尽早成立宪法特委,完善民主政治顺利运行的规则。最后政界和国民必须一起牢记少数的否决力量,即否决权被左派或者右派少数势力利用招致民主政治麻痹的历史教训。2012年的总选和大选已经并不遥远。尽快构建民主政治的框架和规则,就可以同时克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