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以“G2(美中)战争”为主题在新罗酒店举行的“2015世界知识论坛”上,美中讨论者更是激烈争辩,为拉拢中间的韩国几乎扯断双臂。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断言“中国不可能为韩国提供安全保障,韩国如果选择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将就此决裂”。反之,中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美合作是世界的福音”,敦促韩国“应更多地发出声音呼吁中美合作”。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提出“韩国可以选择亲华政策,无论是从现实上、历史上还是文化上看,中韩两国都没有其他选择。韩国和中国应结成一个人文与文化同盟”。
米尔斯海默教授10月23日在韩国国立外交院为纪念光复70周年而举行的“韩国外交应走向何方”主题国际讨论会上发表特别演讲,他表示“韩美日虽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带来利益,但中国如果持续增长,成为一个哥斯拉(怪物),届时将无法阻止中国获取霸权,因此希望中国经济在此之前能够多出问题”,阐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说“中国不希望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避免交锋,但他同时对韩国表示“在中美韩三国关系中,中国希望韩国更进一步保持中立立场”。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韩国“在美中之间选择论”和“韩国外交向中国倾斜”等论调,自然有其现实的国际背景——上升至世界第二名的中国经济影响力正在撼动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胡鞍钢教授10月19日在成均中国研究所发表特别演讲时介绍“中国已经成为(包含韩国在内的)全世界140多个国家的第一贸易对象国”,也是出自这一背景。他还发表了最近的研究结果,称“2014年中国的综合国力(CNP)已经超过美国”。
美中论客在韩国内院首尔市中心你一言我一语对韩国指手画脚,令人感觉颇为不快。虽然外交部长尹炳世将这一现象美化为美中两国向韩国抛出橄榄枝的举动,但我们真能将其视为一种橄榄枝和福分吗?
近期笔者曾去耶路撒冷出差,听到历史上的大国为了本国利益,不惜在关键时刻背叛以色列。“最终能够保护我们国家的只有我们自己”,以色列这一沉痛经验是在无数流血牺牲后得出的惨痛教训。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