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服务等领域,英国拥有历史悠久且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完善的市场法规、丰富的国际金融经验和人才储备,历史上建立庞大殖民帝国的经历使英国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尤其老道。虽然英国没有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但是依靠伦敦金融城的吸引力,依旧保持着在欧洲的金融中心地位。而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无论是贸易融资还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都需要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以便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驾驭波诡云谲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能力。因此,中国也需要伦敦作为西半球一个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英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符合各自重大经济利益,其重要意义不亚于贸易和双向投资的增长。
事实上,英国对于争取成为人民币在西方最大的市场一直志在必得。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售人民币国债、成立人民币清算行等诸多领域捷足先登。力争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抢占先机,将是伦敦金融城在与巴黎、法兰克福等欧洲大陆金融中心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正是由于两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中英经贸合作显现出巨大潜力,且其战略性越来越突出。习主席此次访问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将双方政治互信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从而为深化经贸合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提供强大推动力。此外,通过加强与英方合作,还将进一步带动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对华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发达国家市场。
当然,我们也要对中英经贸合作中可能遇到的贸易摩擦和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由于惯性思维作祟,目前在英国舆论界依然流露出对深化中英经贸合作的不信任和担忧。有人把中英双方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视为单方面给于中国机会,希望以经贸合作为杠杆,借人权等问题对华施压,干扰中英务实合作;有的认为中国投资核电等敏感领域会危及英国国家安全;还有的因两国社会制度的差异而对中方投资抱有排斥心理。但是,毕竟形势比人强。近年来中英经贸合作的成绩及其对英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可以预见,乘着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东风,中英经贸合作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扈大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海外网专栏作者)
转载自海外网 http://www.haiwainet.cn/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