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种现实中,信韩大学脱分裂界限文化研究院院长崔完圭(65岁,照片)推出了关于“界限”的话题。今年9月来到信韩大学之前,崔完圭院长在庆南大学和朝鲜研究生院大学进行了37年的朝鲜研究。从2012年开始还担任了三年校长。政治学者崔院长几乎涉猎所有朝鲜相关研究。崔院长表示,“作为突破朝鲜研究局限的方法之一,有必要通过‘界限’这一概念来思考韩朝关系”。
崔院长强调称“如果说过去界限的概念是区分彼此,‘不通’的概念,在冷战解体的当今,因网络空间的扩大,资本的全球移动等,正朝着新方向变化”。他主张称,“通过交流合作或超越界限,界限还起到互相承认、丰富多样性的积极作用”。因此他想要在韩半岛分裂的象征——非军事区(DMZ)上加上界限的发展概念。
崔院长为扩展对“界限”的理解,让其与大众产生共鸣而走的第一步就是,10月7~8日与京畿道联合在一山的KINTEX举行学术会议,主题是“超越分裂和界限: 超国境的崛起和新统一方向”。
在此次学会会议上,昌原大学教授都珍淳将提议在DMZ内建设韩军、朝鲜的人民军、中国的人民志愿军、美军和联合国军等共同进行哀悼和追思的场所。也就是说,打破停战体制的情绪界限,迈出走向和平体制的第一步。与此类似的是,冲绳南边系满市摩文仁坡上建设的“和平基石”。该基石上一起刻着冲绳战斗(1945年4~6月)时,因敌军和日军在战斗中阵亡的美军、日军等23.6095万名阵亡者的名字。
崔院长表示,“为在朝鲜研究中深化‘界限’,综合运用政治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问,为进一步发展韩朝两国关系打开实践研究的新地平线”。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