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周三)
美国的“痛击韩国”风潮令人担忧
상태바
美国的“痛击韩国”风潮令人担忧
  • 驻纽约记者 南祯镐
  • 上传 2009.01.14 08:4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当我们关注着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的没落和复苏的悲喜剧时,应该意识到这是韩国绝不应该错过的机会,然而现在美国正在掀起一股“痛击韩国(Korea Bashing)”的风潮。

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即通用、福特以及克莱斯勒现在陷入了困境。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因为它们在与外国,特别是与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之中失败。作为日本汽车工业的象征,丰田公司战胜了77年以来始终占据着世界汽车市场第一位的通用汽车,在2007年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5%,但是却没有一家报社、一位政界人士站出来指责日本汽车,反而一致称赞日本汽车公司在创造就业方面做出了贡献。

美国人并不是总是这样。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大幅上升,美国社会到处充满了对于日本的敌意,有人开始感叹“日本汽车已经占领了美国本土“。日本企业掌握着大量的美元而不知如何使用,最终他们购买了作为财富的象征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这一做法强烈地刺痛了美国人的自尊心。作为其结果,美国全境开始相继出现使用铁锤打砸日本产汽车的事件。当时的美国报纸上出现了“痛击日本(Japan Bashing)”这样一个词语。所谓“痛击日本”的高潮出现在1982年,当时发生了文森特·陈(Vincent Chin)被杀事件。在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总部所在地底特律,一位克莱斯勒的员工误认为一位名叫文森特·陈的中国技术员工是日本人,并用棒球球棒将其击打致死。

但在20多年后的今天,像这样极端痛击日本的事件听起来像是一个谎言,反而是韩国被认为是导致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没落的元凶而遭遇围攻。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当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曾经多次攻击韩国产汽车。对于韩国与美国之间不平衡的汽车贸易,奥巴马十分不满,他曾说过:“韩国每年向美国出口数十万辆汽车,而只从美国勉强进口4000到5000辆汽车。这并不是自由贸易。”美国亲韩派的重要人物——众议院税收委员会委员长查尔斯·兰吉尔(Charles Rangel)也称“韩国的汽车问题是阻碍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美国国会通过的原因之一”。全美汽车工会委员长罗恩·盖特芬格(Ron Gettelfinger)去年年底出席了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他指出韩美两国之间汽车贸易不均衡现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韩国产汽车提出了严厉批评。

韩国真的应该接受这样的批判吗?韩美两国之间的汽车贸易不平衡确实是事实。但是,日本汽车制造商除了在美国当地生产并销售350万辆汽车,另有200万辆汽车是从日本国内出口到美国的,而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汽车不过17000余辆而已。如果从比例来看,美国与日本之间的汽车贸易不平衡其实更加严重。当地的生产比例也同样如此。在所销售的全部日本汽车当中,在美国当地生产的占到总数的63%。而作为现代汽车主要车型的索纳塔和圣达菲,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生产的数字占到总数的47%。虽然这一比例低于日本汽车,但是韩国汽车的本地生产比例也绝不算低。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也很难理解为什么韩国汽车成为了被攻击的主要对象。在美国市场,日本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为35%,而韩国产汽车的占有率仅为3%至4%。那么,为什人们认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没落的元凶不是日本汽车而是韩国汽车呢?

笔者向周围的一些美国人提问时,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丰田和本田公司的汽车是在美国生产的”。遭受打击之后,为了建立起亲近美国的公司形象,丰田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使尽了浑身解数。丰田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在北美13个地区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在每个地方都雇佣有数千员工。很自然地,该地区的参议院和众议员成为了丰田公司在华盛顿内部的朋友。丰田公司还积极游说美国议会,公司常年在华盛顿进行游说工作的说客就有17人。另外,丰田公司还资助数百万美元积极参与“西班牙裔扫盲运动”等各个地区的社会活动。

当然,现在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即将签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招致了美国政治界、商界以及工会组织对韩国产汽车的攻击。然而,日本公司数十年来一直坚持进行的游说活动对于消除美国人的敌意显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现在,韩美之间汽车贸易不平衡成为了韩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障碍。此时此刻,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日本企业的努力。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