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师承孝相说“水原华城融合了风靡18~19世纪的人文精神,在当时看来,华城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进入21世纪,“正祖的梦想”开始以都市设计为名在城市各处复活。光复后的70年时间里,韩国通过国家主导的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从无到有的创造,而现在的韩国正以民间创意为中心,实现从“有”到“新有”的进化。“新有”是一个新造名词,指在保留原本“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将传统市场逐渐发展成艺术市场、将破旧的旅馆改造成艺术画廊、将废弃的煤矿村转变为艺术公园等,通过引进艺术元素实现“都市再生”。
1959年在光州广域市锦南路附近开业的大仁市场就曾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市场。

市场重新恢复活力,商人们干脆将市场更名为“大仁艺术市场”。进驻市场的艺术家从原来的6名增加到去年的40名,每当市场举行隔周艺术夜市时,商人们的店铺销售额就会增加到平时的三倍。2011年全年市场累计客流量只有1500人次,而2015年截止8月就已经吸引了17万5000名游客。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开设工作室的摄影师李世贤(音,32岁)说“市场的能量很适合年轻艺术家,两者共同创造出的综合效应非常庞大,不仅挽救了市场,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发展空间”。

2001年成为废矿的六七十年代韩国煤矿产业核心地带——江原道旌善三川滩座静庵矿场也吸纳了“美的力量”。被废弃了10年的矿场经过2年的翻修重建,脱胎换骨成未来洞窟美术馆、酿酒厂和餐厅。“煤矿的记忆与近代产业遗产”成为这里的宝贵资产。截止今年上半年,开馆两年间已经吸引9万余名游客。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