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耶鲁大学史蒂芬·罗奇(音,Stephen Roach,70岁,见照片)教授最近在接受本报的电子邮件采访时预测称,因中国人民币贬值,全球通货战争将会加速。韩国经济出口依赖度较高,将无法避免通货战争的巨浪,而且现在中国景气停滞,乌云密布。但罗奇教授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hard landing)的恐慌是过分夸张”,“预计,对韩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限”。罗奇教授曾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是数一数二的中国经济权威人士。
- 有些人担忧,中国人民币贬值将会引发全球汇率战。
“我认为,美联储(Fed)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打响了通货战争的第一枪。日本和欧洲紧随其后。中国的人民币贬值只是给这一战争火上浇油而已,这正给其他新兴国家通货带来影响。中国开始加入游戏后,‘竞次(打到底线的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看起来突然变得更加危险。”(※在这里,“竞次”意味着各国竞相下调汇率以对本国贸易有利)
- 全球金融危机会因中国冲击而再次出现吗?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中国保持人民币币值坚挺。如果说过去中国发挥了全球稳定的支柱作用,那么此次将会成为不稳定的根源。很多人认为,1994年人民币贬值40%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历史是否会重演还是个问题,但各国竞相贬值货币和通货战争的亡灵让人不禁回忆起金融市场一度难以预测的危险状况。尤其是中国以美元标价的银行负债已达到1万亿美元,以及3600亿美元的民间外债都是问题。”
- 韩国经济对中国风险表现得很脆弱。
“出口主导型的韩国经济与中国密切相关。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韩国经济未来几个月、几年间将会遭受严重打击,但我认为这种恐慌有点儿夸张。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在6~7%范围内的某一点着陆。这意味着对与韩国经济直接相关的对华出口方面的负面影响会有限。”
罗奇教授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风险令人担忧,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
那么,中国会避开硬着陆的依据是什么?罗奇教授对中国持续进行重新调整、结构调整和改革努力这一点给予了积极评价,而且中国资金充足。他说明称,“中国不仅是在汇率中,而且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中也拥有充足的资金”,但这是总论。罗奇教授强调称,“中国处于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服务和民间消费’结构重新调整的初期阶段,这一点非常重要”。
- 这意味着什么?
“韩国的对华出口一直集中在材料、机械类和电气设备等,这又是中国投资比较集中的领域。韩国这种出口倾向极易在中国正式进行重新调整时受到重击。”
- 有些人认为,因中国风险,美联邦9月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有担忧称,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全球经济发展将遇停滞,金融市场也将会动摇。美联储可能更担心后者。现在金融危机的痛苦还记忆犹新,美联储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给本已非常危险的金融市场火上浇油。美国的通货膨胀非常低,逐渐增加的中国风险将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推迟首次加息。”
另外,美联储史丹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8月29日(当地时间)表示,“此时,美联储正比平时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影响”。中国风险和美国加息是全球经济潜在的两大危机,但目前中国风险更为关键。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