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与中国制造业进化的共存之道
상태바
与中国制造业进化的共存之道
  • 朴汉真 KOTRA中国事业团团长
  • 上传 2015.08.05 15:18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中国发布了新的产业创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伟蓝图是计划到建国100周年的2049年为止,把中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强国。这是中国产业政策基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升级版。

《中国制造2025》和以往产业政策有何不同?最大的变化在于全盘改善产业品质。《中国制造2025》中,不论制造业行业,都提出了四项共同课题。即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中国正式向“制造业强国”跃进

中国政府的作用变化也引人注目。2010年发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了提供财政及税收支援和金融支援,但依据此次《中国制造2025》,政府的作用仅限于制定标准和提供公共服务等。

与之相反强调了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明示禁止企业投资的领域,其余的原则上都许可)等,要扩大市场功能。

《中国制造2025》中将“对外开放”看作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光是引人注目的字眼就有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引进外资, 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贸易顺畅化,通过开放调整钢铁·化工·船舶产业等。

当然,中国的制造业创新战略要成功还有不少必须解决的课题。最近数年间中国一直面临着增长放缓和就业减少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的产业信息化稍有不慎就会招致就业减少,推进业绩和成果要按何种标准测定也是问题。但这些问题还不至于左右“中国制造2025”的成败。

中国是实现了“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国家。庞大的规模自身就是创新的动力。当特定行业遇到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时,其效果会扩大到一般国家无法比拟的程度。

以“通过开放来竞争”为基础的制造业发展政策和中国的“一带一路”相结合,足以产生综合效应。

韩国光是担忧“中国制造2025”会对韩国构成威胁是不行的,需要努力发掘新机遇。“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为此将需要数量庞大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的软件和设备,这对ICT强国韩国来说是个新的机遇。

韩国ICT企业的新机遇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规模也是需要留心观察的部分。中国表示将通过此次“中国制造2025”实施更加开放公正和可预期的的对外经济政策。

对于因较高的准入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而难以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来说,经营环境的改善效果也值得期待。这对于研究过中国企业招商引资方案的韩国企业来说也分明是个绝好的机遇。

通过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两国对全部的17个领域的经济合作达成了协议。中小企业、信息通信等“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对象行业及领域绝大多数都包含在内。当下必须集思广益,积极利用中韩FTA时代和中国制造2015这些契机。

朴汉真(52岁)KOTRA中国事业团团长

● 学历 上海复旦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SAIS)访问学者及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著作 《十年后的中国》、《朴汉真的中国焦点》等14本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