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之后,不到一个月首先访问的地方城市就是广东省深圳和珠海。习近平在深圳为邓小平铜像献花后立刻赶往珠海,听取了正尝试更高水平开放的横琴自贸区经营构想,对内对外阐明了继承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决心意志。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真谛在于“大胆尝试”。1989年6·4天安门事件后,江泽民政权表现出回归左倾路线的征兆,邓小平于是从1992年1月中旬开始,拖着88岁的年迈躯体前往珠海等地进行长达一个月左右的视察,再次点燃了改革开放之火。这就是邓小平南巡期间发表南巡讲话的背景。他说“我们无需考虑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中国应大胆尝试,只要有利于发展,可以不考虑其他过多的问题。
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半年后,中国与韩国实现建交。这是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后大胆尝试与周围国家改善关系的结果。7月7日,拥有如此历史传统的珠海又进行了一次发展韩中关系的尝试——两国建交后首次由政府与民间代表共聚一堂讨论两国关系发展的韩中1.5轨对话机制宣告启动。这是双方在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韩与朴槿惠总统达成协议一年后取得的成果。

韩中1.5轨对话由两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韩国金烘均,中国刘建超)担任团长,两国各派10名前任高层官员和外交、安全、经济、舆论、文化、学术等领域的民间专家参与,会议从一开始就聚焦在打破形式的问题上。首先打开炮门的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中国人谈话时经常以“尊敬的某某某”这样老一套的作为开场白,但当日,王副部长有意忽视这样的开场方式,不落陈套进行实质性谈话。
为此,中国人喜爱的历史解说家易中天放开准备好的稿子,说自己惟愿韩中关系能够像喜欢的韩国美食参鸡汤和石锅拌饭一样始终火热,永不冷却。中国的明星作家刘震云说自己去首尔,总是会打的前往距离外大正门大约900米远的地方喝粥,这其中就是连接两国的文化在起作用。
中国的民间专家能否不看官员们的眼色,自由发言,也是这次会议的一大看点。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招牌主播白岩松说“中国媒体一天要报道四五条韩国新闻,韩国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新闻大国”,还说“负责发展与如此重要邻国之间关系的中国外交部亚洲局应好好办事,因为13亿中国人都看着呢”,为当局施加压力。
当天的会上,除韩中政治与经济共同利益之外,大家强调最多的是一脉相承的东亚文明。梨花女大教授崔俊植说,“政治和经济关系就像我们走路落脚时所必需的像鞋底一般大小的土地,但事实上,只有这么一块土地是无法行走的,周围需要有更多空地才行,而这就是文化,认为推动两国关系更深入发展的是文化的力量。”西江大学教授崔珍晳主张,韩中应该一起携手,努力走出向西方学习的传统,在克服西方要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共同建立新的东方世界观。
韩中两国关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中国外交部副局长邢海明的解释颇为贴切,他说“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是带动韩中关系发展的三驾马车”。成均馆大学教授李熙玉的观点“韩中只有在一起才能走得远,若要走得远,两国就必须在一起”也获得了在座的强烈共鸣。
习近平说,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那么韩中能够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即“友好”。作为史上第一个扩大两国友好外延的官民联合对话机制,韩中1.5轨对话可以算作走出了微小但意义重大的一步。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