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距离1999年已经过去了10年。在一年前,上述说法可能还是闲人们的饭后谈资,但如今“9年之凶”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在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击下,今年中国是否将发生“凶事”呢?是否会因为大量失业引发社会动荡呢?
李先生是中国河南省刘冢村的村民。直到去年年底,李健秀还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工厂打工,但工厂倒闭后,他只能提前返乡过年。现在,他整天和其他提前返乡的农民工们一起喝酒、闲聊,无所事事。但问题是春节后,他已经很难再回城务工,因为城市里几乎没有了工作岗位。据预测,中国共有1亿3000万农民工,这其中大约有3000万将成为无业游民。曾是中国经济强大发展动力的农民工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城市的情况更严峻。今年城市失业人口将达到2400人(中国政府官方预测),其中大学生失业者将超过1000万。大学生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主力军,这点让中国领导层颇感忧虑。现在,中国城市中的团体示威现象已经很普遍了,一年内共爆发10万次以上的示威。西方部分媒体甚至持有“2月危机说”的观点,即春节后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中国将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但果真会那样吗?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中国逢九必有大事”背后的另一关键词——改革。尽管1979年爆发了中越战争,但改革开放已开始逐步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改革开放因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而受放慢了步伐,但邓小平心里在描绘着一幅更宏伟的开放宏图。199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之花”的股市在中国露面,这也很好地证明了上述一点。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中国仍没有放弃改革开放的步伐,并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危机中,中国找到了改革的方案,并通过改革获得发展动力。“通过改革确保发展动力”在此次危机中也被很好地体现出来,其中的核心是“民进国退”。
我们可以把今年中国的经济政策概括为“保八”。即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力争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的水准。在中国公布4万亿人民币(约800万亿韩元)的经济复苏对策之后,各种投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此过程中提到的改革正是“民进国退”,即果断地将国有企业垄断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以刺激竞争。放宽民间企业从事服务业的限制,大幅减税积极盘活民间资本,努力将之前依靠投资的发展动力改为刺激内需。中国领导人坚信重建一家经济和经济产业构造进行绝非易事,但又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毋庸置疑,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危机之中。但在危机之中,中国领导人将继续深化改革,努力通过改革寻找前行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动力,这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面临的任务。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