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瘫痪国会的民主党员和维安人员之间爆发了冲突,数位议员在冲突中受伤。”(BBC,配发有民主党议员横躺在地的照片)
2009年,韩国向欧洲出口的第一件产品就是肢体冲突的三流政治。新年伊始,欧洲媒体上就刊登了韩国议员肢体冲突的照片和新闻。在地上翻滚的头上包着绷带的议员、被揪住领口的国会维安人员,这些都成了特写镜头的捕捉对象。

部分欧洲媒体在报道中写道:“尽管受伤并不严重,但是双方都应该被送进医院”,暗指这实际上是一场“政治秀”。针对冲突场面,一位法国记者说:“我不明白的是,拥有‘立法权’这一至高无上的力量的国会议员们为什么只能揪揪维安人员的衣领,做不了别的。”他还说:“关于韩国的新闻实在是太多种多样了,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韩国。”
去年11月,一位二十出头的韩国小提琴家在法国最权威的隆·蒂博国际音乐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名。演奏结束后,他获得了观众们高声喝彩和起立鼓掌,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品牌价值。几天后,法国主要媒体登出了题为《韩国的天才小提琴家》的特别报道。韩国电影《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正在巴黎爱丽舍宫上映,古典音乐频道也接连介绍了本月将举行独奏会的白建宇和去年年底举行了演奏会的郑明勋的演出新闻。
三星、LG、起亚等韩国主要企业去年也多次登上了法国的经济杂志。以上这些都是挂有“韩国制造”标签的优质出口品。由经济和文化产品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韩国的形象,却在年初就因“三流政治”这一劣质出口品而毁于一旦。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