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是这种集体性的虚脱感正和集体性的焦躁合二为一。现在马上上互联网打开报纸、电视台或者门户网站看看吧,对于我们社会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争执不下、短兵相接。这不得不让人以为身处“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也许因为这样,在聚会中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最终不欢而散的情况也不少。
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出错了呢?如果再次仔细考虑的话,虚脱感和焦躁似乎起源于卢武铉政府后半期。不管是什么政府,如果近三分之二的国民撤回支持,对政府政策的虚脱感及其伴随的焦躁批评肯定会越来越强烈。如果相对较低的支持率结构化,集体性的无力和愤怒也将结构化。
这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支持脆弱的政府为了挽回支持推出焦躁的政策,由于推进过于急躁疏忽了与国民的协商和团结,因此对于政府政策的不满和批评再次加大。在这个过程中,权力显得越来越傲慢,权力审判的渴求自然而然地在国民心中扎根。作为通过投票掌权的政府,虽然认为权力的委任是正当的,但是作为国民来说委任不是选举这样一次过程的终结,而是在对政策推进的持续评价中实现的。这就发生了所谓的正当性危机。
让人惊奇的是在2年前的冬天批判卢武铉政府而上台的李明博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李明博政府重蹈覆辙。虽然说过“在批判的同时学习”这样的话,但是李明博政府也未能幸免于依赖最高政治领导者个人的政治动员体制——“委托型民主(delegative democracy)”的进退维谷。而且从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时期开始,过于直率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政治和市民社会中形成了许多“战线”,整个社会分化成了强者和弱者的“两极国民社会”。
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让人明白了“问题是经济”这句话的重要性,可是同时也让人再次切身体会到“没错,政治是更大的问题”的事实。对于经济危机的政治性管理危机是危机的另一本质。总而言之,现在我们社会陷入了双重危机的陷阱。如果说经济危机加上政治危机是其中之一的话,另一方面就是政治社会中领导力危机和政党政治的危机。
笔者认为经济危机的恐惧表现为集体性的无力感,政治危机的抑郁表现为集体性的烦躁,这是我们社会的症结所在。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管理危机和指明新解决方向的政治控制塔无比重要。在总统中心制下,总统和政府必须担负起这样的作用。不少国民对李明博政府的领导力大为失望,同时依然没有放弃最后希望的原因也在于此。从这点来看,不得不让人认为“没错,问题的核心是领导力”。
在迎来新年之际,李明博政府表示将启动非常经济政府体制。问题在于什么东西必须成为非常体制的核心。笔者认为,两个“I”,革新(Innov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是最重要的。如果说革新是克服经济危机的方向,那么整合就是突破政治危机的方向。以社会整合为基础的经济革新才是必须准备集权两年的李明博政府被赋予的最大课题。
金皓起 延世大学社会学教授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