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家旅馆,同时也是画廊、文化馆。通义洞保安旅馆是1936年可以称为韩国近代文学根基的徐廷柱和金东里等人士编辑文学刊物《诗人部落》的历史空间。直到2006年因经营困难而关门,旅馆一直经营了80多年。该旅馆光复后作为年轻文人的秘密联络处,军事独裁时期还作为青瓦台警卫员的会面场所。从2007年开始一直作为文化空间使用。这里举办了展览、舞蹈、戏剧和集市等多种活动。没有活动时,门是关着的,无法进入。但光是站在韩国近代文学的历史空间面前,看着1936年建设的古老的木质建筑也很有意义。

最近因“Ryan McGinley – 青春,灿烂的纪录”、“ Finn Juhl百年诞辰-北欧家具故事”等优秀展览,这里成为西村游客的观光必需路线。建筑本身也像艺术品那么壮美。这是法国出身的美术馆专门建筑家 Vincen Cornu改造的,非常具有前景。站在四楼阳台上可以眺望仁王山和北岳山。到下个月25日为止,将会举办“Linda McCartney摄影展”。

这是首尔最著名的参鸡汤店之一。三伏天时想来滋养补身的人们排起长队,甚至绕建筑墙壁一圈。里面放入各种谷物,特色是浓稠而美味的汤汁。这里只使用小鸡,嚼起来很有韧劲。最近还有很多中国和日本游客来此。如果不想排队,最好是避开午餐时间。此外,还有漆鸡汤、乌鸡汤、辣炖安康鱼等菜单,但人气菜单还是参鸡汤(1.5万韩元)。

仁王山山脚的水声洞山谷风景优美大受玉仁洞居民和游客的欢迎。山谷历史悠久。世宗大王的三儿子安平大君(1418~1453年)曾在此搭建“匪懈堂”居住。朝鲜时代画家郑敾的山水画《壯洞八景帖》中就有水声洞山谷。在山谷前的指示牌上刻有郑敾的画,可以进行比较欣赏,很有意思。

西村是充盈着艺术家灵魂的地方。郑敾、西洋画家李仲燮等画家也曾在此居住过。以“鹿”闻名的诗人卢天命(1911~1957年)曾居住过的房子也在西村楼下洞。他自韩国战争后从1949年开始一直与养女居住于此,直到因病魔去世之前,他在此居住了八年。现在是普通民家,无法进去参观,有些可惜。印象比较深的是其外观比较朴素。

这种树的树根非常深。历史悠久,甚至有传闻称其是秋史金正喜(1786~1856年)从中国带来树苗栽种的。据推测,树龄有300~600岁。1990年因飓风树干折坏,首尔市甚至还成立了“白松恢复对策委员会”,1993年最终从天然纪念物中撤出,树被砍走。在古木的树桩附近有长有四棵小白松。

2012年位于仁王山山脚的自来水加压站和水槽变成尹东柱文化馆。诗人尹东柱(1917~1945年)也与西村颇有渊源。他在上延禧专科时曾寄居在金松家(楼上洞)里,当时他经常去仁王山散步作诗。《数星星的夜晚》和《自画像》就是该时期创作的作品。在草丛茂盛的文化馆旁边,走几级台阶就会看到用尹东柱的诗装点的“诗人坡(清云公园)”。

这是以被评为解放后韩国画第一代的朴鲁寿(1927~2013年)画家命名的美术馆。这里展示了朴画家的500多件作品和藏品、古家具。融合东西洋建筑技巧的二楼砖建筑让人印象深刻,是建筑家朴吉龙的作品。这是1938年亲日派尹德荣为女儿盖的建筑物,1972年朴画家购入并在此居住,此后于2012年捐赠给了钟路区。

这是守护西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悠久的书店。陈旧的招牌、堆得像小山似的书籍,旧书深情的味道等萦绕着古典氛围。白发苍苍的权五南(银,84岁)老奶奶从1951年开业一直运营至今。该书店随着登上电视纪录片逐渐变得有名,最近比起来买书的人,游客更多。

2010年开业的“以照片为主的流歌轩”是可欣赏照片和书的画廊。这里主要展示社会性较强、有个性的作品,因此算是拥有稳定的粉丝群。截至4月19日,这里将会展示“世越号事故一周年摄影展”。此外还拥有可以看到摄影专门书籍的空间-“照片书图书馆”。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