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领导人在出国访问中时常访问的地方之一即为该国大学。在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所做的演讲无异于针对该国未来势力进行的软外交。去年访问韩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大学的演讲中提及壬辰倭乱中与外敌奋战时牺牲的李舜臣将军和明朝将军邓子龙。其中暗示中韩需共同应对日本的右倾化。2013年6月朴槿惠总统访华时在清华大学以中文开始演讲,赢得中国人的好感。首脑访问大学是精心策划的,那么访华的外国首脑到底访问哪一所大学来表达自身意见呢?

有意思的是各个国家对中国大学各有偏爱。结果显示美国优先选择访问清华大学。 为中美关系破冰的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及前总统乔治·W·布什等均曾访问清华大学并进行演说。这是因为美国与清华大学的诞生密切相关。1900年,美国等八国联军武力镇压了中国境内爆发的排除外敌的义和团运动,最终清朝向其赔偿4.5亿两白银,即所谓的庚子赔款。后来美国决定用该赔款设立帮助清朝学生赴美留学的留学基金。 因此而成立的赴美留学预备学校,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
俄罗斯领导人偏爱访问北京大学。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清华大学,同年访华的普京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梅德韦杰夫总统也曾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说外交。北京大学是最早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大学。最早在中国宣传共产主义的陈独秀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此外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众所周知,毛泽东曾为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其他大学一起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时,接受了许多苏联思想,因此俄罗斯领导人更偏爱北京大学。
德国领导人喜爱访问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这是因为同济大学与德国渊缘深厚。1893年,一名德国医生成立了诊所“德医公会”。1908年发展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是指中德人民同舟共济。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oder)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等大部分德国总理都曾访问同济大学。
法国与中国中部大学交流频繁。位于湖北省省会武汉的武汉大学是法国领导人经常到访之地。据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0年,中国向访华的法国领导人介绍了文革受破坏较小的武汉大学。这也可能因为当时中国教育部部长毕业于武汉大学。之后法国以与武汉大学的交流为跳板,在武汉建立领事馆、汽车制造工厂等。法国对中国投资的三分之一集中于湖北省,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武汉大学毕业的学生最多。
据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称,有四大因素影响外国领导人选择访问的中国大学。第一,大学位于哪个城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西安是文化中心,因此访问这些地区的领导人较多。第二,大学的特色。中国外交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大学培养人才的特点明显,因而备受外国领导人瞩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偏爱访问中国农业大学或大连的海事大学等能够帮助本国发展的大学。
第三,大学的名望,即听过演讲的学生今后是否能够左右中国命运是外国领导人考虑的重要事项。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大学自然占有优势。特别是许多G20国家领导人访问位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学,表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心。第四,特别的渊缘。德国与同济大学就是典型。
对于韩国领导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平分秋色。朴总统和卢武铉总统访问清华大学进行演讲,而金大中总统和李明博总统访问北京大学,与左右中国未来的学生进行对话。但是要注意到目前为止都是集中在中国首都北京,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范围。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